浅析罪犯脱逃危机形成及干预对策

浅析罪犯脱逃危机形成及干预对策

ID:19377276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1

浅析罪犯脱逃危机形成及干预对策_第1页
浅析罪犯脱逃危机形成及干预对策_第2页
浅析罪犯脱逃危机形成及干预对策_第3页
浅析罪犯脱逃危机形成及干预对策_第4页
浅析罪犯脱逃危机形成及干预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罪犯脱逃危机形成及干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自监狱存在以来,罪犯脱逃的现象也一直如影随行,严重威胁着监管改造场所的安全稳定。为积极预防和控制罪犯脱逃案件的发生,笔者尝试运用危机及其干预理论来认识总结监管工作实践中容易引发罪犯脱逃的心理特征、行为能力、客观监管环境等因素,重点针对罪犯脱逃心理危机浅谈干预对策,提出从内至外构筑四道脱逃防线的建议,本文希望对罪犯防逃的理念与方法有所创新,以期能互相交流经验,对防逃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关键词:罪犯脱逃 危机形成 干预对策罪犯脱逃是一种严重破坏监管改造场所稳定的又违法犯罪活动,在我国监狱属于“严防死守”、“严厉打击”的一类事件,也是监管安全的重中之重。近些

2、年来,监管改造工作日趋规范,监管设施逐渐完善,警察防逃意识逐步增强,罪犯脱逃率逐年降低,许多监狱已连续多年实现了罪犯脱逃率为0,但也还有个别犯罪分子不认罪服法,不安心改造,想方设法逃出监狱,逃避法律的惩罚。最近,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下发的近期狱内案件情况通报,就3月12日—4月11日短短一个月内河北、贵州、四川接连发生的3起罪犯脱逃案件提出了严厉批评。这充分说明,监狱即使有现代化的高墙电网、先进的监控技术、严格的监管制度、精良的看守队伍作为屏障,也不能对罪犯脱逃工作有丝毫松懈,我们仍然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探索罪犯脱逃的规律,运用新的防逃理念、技术、对策,着重对脱逃罪

3、犯个体心理危机的形成及干预进行研究,努力实现罪犯“不想逃”、“不愿逃”的治本之策。一、认识危机与危机干预1、危机的含义关于危机有许多定义,危机原本来自医学用语,指人濒临死亡,生死难料的状态,既有生存的可能,也有死亡的威胁,后来被演绎为描述人们不可预期、难以控制、不愿面对的局面。心理学认为,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域是个人资源和应付机制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否则危机就会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笔者这里所谈的“危机”是指一种危险状态,当它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延续发展,表现于外,则可能导致行为个体心理和行为功能的失衡或失调,出现危机行为,导致

4、危害性后果。那么,罪犯脱逃危机也就是指罪犯正处于可能脱逃的危险状态,正如吉利克和詹姆斯在《危机干预策略》中指出的:“危机”两字既意味着“危险”,又意味着“机会”,罪犯具备脱逃危险的心理,一旦伴随有脱逃机会的来临,就很可能会形成脱逃危害的结果。2、危机干预的含义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个体提供帮助,使其从危机中解脱出来,缓解心理冲突、恢复心理平衡,避免危机行为产生、发展或恶化的一种过程与方法。罪犯脱逃的危机干预是指监管人员为避免罪犯具备脱逃心理、能力,可能实施脱逃危机行为,而采取阻断其脱逃行为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罪犯脱逃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危机干预及监管环境危机干预。二

5、、罪犯脱逃的危机形成1、罪犯个体心理危机(1)向往“自由”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而产生的扭曲心理。按照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对自由的需求是人的基本需要,

6、在高墙电网下,在深牢大狱内,在貌似平静的囚牢生活里,可以说,罪犯中随时都有一股渴望自由、冲破监禁的潜流在汹涌。当然,大多数罪犯是通过积极改造而重获真正的自由,但也不排除仍有少数罪犯想通过非正规途径,甚至是铤而走险来获取自由,他们是在追求一种内心畸形的非法“自由”,不能正确认知失去自由的惩罚,不是深挖自己的犯罪根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是自认为犯罪了是“运气不佳”、“晦气”、“倒霉”,故而一心想通过逃跑来逃脱法律的惩罚,来获取自己所谓的“新生”。这种消极情感长期积累强化,将无法释放,最终造成心理障碍,日思夜想就是“太不自由了”,“怎么才能跑出去呢?!”(2)逃避改造所

7、产生的对抗心理。新入监的罪犯,尤其是一些年轻犯,他们在入监以前过惯了游手好闲、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吃喝玩乐、放荡不羁、无恶不作的恶习一时难以改变,对于监狱里艰苦繁重的劳动、严格的监管制度感到难以忍受,一时别无其它办法,认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把逃跑作为躲避改造和处罚的主要手段。有些罪犯尤其是一些累犯和流窜犯,由于作案历史长,犯罪体验深,入监后,对过去到处作案的犯罪生活总是留恋、回味,常思逃跑之策,想“重操旧业”,他们中大部分人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在投监服刑后,不遵守监管纪律,不服从警察管理,对自己所做的事不计后果,不安心改造,时时伺机逃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