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

ID:19394841

大小:6.27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01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_第1页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_第2页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_第3页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_第4页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塞上江南---金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古丝绸之路重镇汉武帝元鼎六年,派霍去病西征战胜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之意。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属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面积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万。拥有深远的历史底蕴:新时期时代明清时期文化············建筑古城佛教地质风貌地位民族张掖城市的现状资料简述:地质地貌: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气候特点: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资源状况:矿产、土地、水利、光热和劳动力资源,森林覆盖率达9.2%。交通通讯:区内交通通讯便利,兰新铁

2、路及国道312、227线贯通,公路四通八达。西--兰--乌通讯光缆横贯全境,数字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系统已与全国并网。经济发展:张掖工业园区和4个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呈现出明显的规模优势和聚合效应,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旅游魅力: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张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张掖城市总体城市结构:一心三区四轴一心:主城区为中心地区三区:东北部产业园区,西部滨河新区,北部湿地生态区四轴:南北向轴线,东西向轴线,斜向轴线,南北次轴线组成的连接各分区及

3、各分区中心的城市主要发展轴线。张掖主要特色内容:佛教文化,黑河湿地公园,丹霞地质公园,裕固族文化佛教文化:张掖城市是丝绸古道,张谦的存在将佛教带至地域,这里的人们将外来文化接纳融入进自己的生活中,在时间的沉淀下,在这里形成特有的文化。在张掖,与佛教有关的建筑,塔楼以及生活方式已成一种历史的印记。黑河湿地公园:位于城区西郊,占地面积376公顷,多项娱乐项目。是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复合体,分布的植物有45科124属195种,有常见动物116种,是一片天然的生态园区,也是张掖城市的“加湿器”和“加氧器”。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

4、,临泽、肃南县境内,分布面积约510平方公里,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东距张掖市区3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裕固族文化:裕固族是主要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人口为13719人。裕固族近90%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居住在酒泉市肃州区的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裕固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信奉喇嘛教。在风俗习惯上近似藏族。裕固族居住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草原辽阔,草质优良,是裕固族从事畜牧业的天然牧场。插曲:由产状水平或平缓

5、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琐屑岩,收外界物理因素影响和形成的山状或峰状的地形。金张掖的历史遗迹:大佛寺万寿寺木塔镇远楼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马蹄寺丝路重镇,金戈铁马战场佛教文化建筑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金张掖历史要素雪山高耸弱水长流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丝路重镇文化内涵民俗民风历史名城价值与城市特色分析:壮美震撼的地质景观自然百美七彩展,湿地之城,一片山光,遍地苇溪,半城塔影的塞上江南历史风貌。独具魅力的丝路文化张掖市古丝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西商贸交易以及文化的交融所形成。古朴豪放的民族风情张掖河西走廊的一座古城,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6、随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而相互影响,形成了饶有情趣的民族风情。张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述:(1)张掖古城是古“丝绸之路”的商贸中心(2)张掖佛教是世界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3)张掖古城是中国传统边疆古城格局的典型代表(4)张掖民居是中国西北居住理念的原真体现(5)张掖古城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6)张掖是中国西北地区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2012年《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布实施保护规划原则: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古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城镇肌理、空间格局、街巷尺度等。2保护历史整体环境的原则:从历史演进和整体风貌的角

7、度实施系统、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时注重通过改善古城生活环境、提升居住品质。3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采取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改善居住环境条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整治改善历史环境景观,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提高城区整体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域遗产保护内容:遗产框架古城镇古遗址,墓葬风景名胜石窟,寺庙一山:祁连山自然环境保护带一水:自西向东沿黑河流一古城:张掖老城区规划目标:明清至民国时期河西走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古城区的历史格局老城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历史街巷“1+5”生态城市发展框架建筑高度,历史风貌建筑和视觉通廊规划保护方法:历史城区方城

8、形制保护历史城区传统中轴线保护历史城区街巷格局保护历史环境要素历史地名保护视线通廊节点屋顶,色彩等张掖城市的建设发展注重保护环境和历史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