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

ID:19500396

大小:40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02

上传者:U-5097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1页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2页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3页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4页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蜱虫病的预防和处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蜱虫病的防治 蜱虫标本 蜱虫标本 蜱虫标本 蜱虫是什么?蜱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属于寄螨目、蜱总科。俗称草扒子、狗鳖、牛虱、隐翅虫等。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pí),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通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骚动的部位。蜱类寻觅宿主的方式: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 蜱虫有哪些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大部分情况下被蜱叮咬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可能遭遇: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0年在河南、山东、辽宁等地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死病例。这种病毒导致的疾病被暂时定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卫生部随即在2010年的9月29日印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这种疾病的典型特征是体温38摄氏度以上,甚至高达40摄氏度的高热,伴有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和腹泻。虽然目前还没有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是对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仍然可以完全康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瘟疫”范畴,方案分6型辨证,并列出外治法。一)邪犯肺卫临床表现:患者有蜱虫咬病史,发热,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少汗,肌肉酸痛,头痛,或咳嗽,或恶心,舌质红,苔薄白、薄黄或薄腻,脉浮数。治法:辛凉解毒,疏风透邪。方药:银翘散加减。二)毒壅肺胃临床表现:壮热不退,汗出,烦躁口渴,头痛,面红,恶心或呕吐,纳差,腹痛,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洪大或脉缓。治法:清气泄热,解毒活络方药:白虎汤加减 (三)毒损脉络临床表现:高热,或伴皮肤斑疹,便血,或见咯血,尿赤,小便不利,舌质暗红,伴瘀斑等,舌苔薄黄,脉细数。治法:凉血解毒,清热通络,益气养阴。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四)气营(血)两燔临床表现:壮热烦躁,夜寐不安,间有谵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或发斑,舌绛,苔黄少津,脉细数。治法:清气凉营(血),泻热解毒。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五)正衰邪陷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嗜睡,甚则神昏,谵妄;呼吸急促;少尿;汗出肢冷,脉细数或微等。治法:扶正固脱,解毒开窍。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减。六)余邪未清,气阴两伤临床表现:治法:清解余邪,益气养阴。方药:连翘竹叶石膏汤加减。 西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应当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等。不能进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当及时补充热量,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其注意对低钠血症患者补充。高热者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有明显出血或血小板明显降低(如低于30×109/L)者,可输血浆、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低于1×109/L),建议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当选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通常用的抗生素有两种,四环素和强力霉素,应早期、足量使用。 预防感染蜱虫三种防护原则1.环境防制 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结合垦荒,清除灌木杂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缝以防蜱类孳生;捕杀啮齿动物。2.化学防制 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林区用六六六烟雾剂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药浴杀蜱。3.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个人防护要点首先应该避免在树林和草丛中久留,如要进入蜱区的时候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穿长裤长衣、把裤腿扎进袜子或者靴筒里。如果可能的话,用一些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喷洒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肤上(不建议给两岁以下幼儿使用避蚊胺)。如果不是必须,建议你穿着浅色的衣物。并不是说浅色不招蜱,而是一旦有蜱落到衣物上可以更容易的发现。当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后,先检查一下你的宠物身上是否有蜱,因为它们比人更可能遭到蜱的叮咬。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在叮咬。因为蜱的唾液里的一些成分可以让你感觉不到疼痛。研究发现,蜱携带的那些有害微生物大多是在蜱叮咬在人身上超过24小时后传播给人的,如果在24小时内及时去除身上的蜱,可以极大的降低感染蜱传病的机会。 人畜被蜱虫叮咬后处理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了叮在身上的蜱,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因为这样做一来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卫生部发布的《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中提到可用酒精或者烟头刺激叮咬的蜱使其退出皮肤。但是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却不建议这样做。)你要做的是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然后将它拔出来,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蜱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手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 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通用防护(Universalprecaution)措施。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的通知http://www.nhfpc.gov.cn/mohwsyjbgs/s8348/201010/49272.shtml谢谢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