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太阳病(ppt_x页)课件

伤寒学太阳病(ppt_x页)课件

ID:19517458

大小:181.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0-03

伤寒学太阳病(ppt_x页)课件_第1页
伤寒学太阳病(ppt_x页)课件_第2页
伤寒学太阳病(ppt_x页)课件_第3页
伤寒学太阳病(ppt_x页)课件_第4页
伤寒学太阳病(ppt_x页)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学太阳病(ppt_x页)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伤寒学》讲义伤寒论教研室李赛美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2021/10/232伤寒论概论 一、太阳生理:抗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调节汗液排泄管理水液代谢(膀胱州都之官)太阳之气又言表气(部位)卫气(功能)2021/10/233伤寒论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肾-肾阳温煦(肾与膀胱相表里)胃-胃中津气滋养肺-肺气宣发与敷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目此,上头行项,夹脊,行人身之背。2021/10/234伤寒论二、太阳病理太阳病是表气受邪而致营卫失调的病变。病因:外感风寒病机: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营卫失调病位:表病性:表寒证2021/10/2

2、35伤寒论三、太阳病诊断与分型诊断主要依据是脉证,经络症状为辅。主证:头痛(项强)、恶寒主脉:脉浮腑证:小便不利经络症状:项背强直挛急2021/10/236伤寒论分类: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太阳温病2021/10/237伤寒论四、太阳病治则本证:中风表虚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伤寒表实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太阳温病-辛凉解表兼证-主治方加减变证-随证治之疑似证-注意鉴别2021/10/238伤寒论五、太阳病转归病愈-治疗得当,正复邪退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伤阳寒化传三阴伤阴热化传阳明、少阳变证-治不如法,失治

3、误治2021/10/239伤寒论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原文1/P21)太阳病病因:风寒袭表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定位)证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恶寒-风寒外束,表气被遏(定性)2021/10/2310伤寒论释疑:1.为何未提发热?省文。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应,与脉浮机理一致。或未发热。恶寒与发热相比,恶寒更为重要,后人云“有一分恶寒,必有一分表证”恶寒起病即见,发热出现较迟。2021/10/2311伤寒论2.二证一脉,最能揭示太阳病本质:风寒袭表,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最具诊断意义,故列为太阳病提纲

4、证。3.必须是这组脉证同时出现。任何一个症状单独出现不一定是表证。2021/10/2312伤寒论二、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证脉证提纲。(原文2/P22)太阳病中风证病因:风寒袭表证发热-气血外达,正邪相争汗出-卫外不固,营阴失守恶风-汗出肌疏,不胜风寒脉(浮)缓: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2021/10/2313伤寒论释疑:“太阳病”有二种含义:太阳病脉证;病因概念-感受风寒之邪。为省文笔法。本条所列脉证,以汗出最重要。2021/10/2314伤寒论病理性汗出,不能与使用发汗药引起的汗出相提并论。病理特点:感受风寒,卫气受伤,营阴失守临床特

5、点:初起即见发热,但体温不高,怕冷不甚而恶风,汗自出。2021/10/2315伤寒论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原文3/P23)太阳伤寒证病因:寒邪袭表证发热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必恶寒---不论发热与否,必先见恶寒-----卫阳被遏体痛---寒邪外束,经脉受阻,运行不畅呕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脉:阴阳俱紧寒邪束表,肌腠收缩,寸尺两部脉来绷急2021/10/2316伤寒论释疑:原文2.3.6条均不提“太阳之为病…..”,而提“太阳病名为……”第1条为提纲证,2.3.6条为太阳病分类。凡见脉紧必无汗,故汗不

6、出当为太阳表实证的辨证要点。临床特点:发热较迟,体温较高,恶寒亦甚,皮肤干热。病理特点:风寒袭表,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滞2021/10/2317伤寒论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原文6/P24)病证病因脉证特点治则后果中风伤寒风寒发热恶寒口不渴汗出脉浮缓无汗脉浮紧解肌祛风辛温发汗伤阳温病温热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浮数辛凉解表伤阴2021/10/2318伤寒论误治后变证:误汗(病位在心肺)身灼热-津伤热盛脉阴阳俱浮-热邪充斥于表,气血外应自汗出-热盛迫津外泄身重-热伤津气多眠睡-热扰心神鼻息必鼾-邪热上壅,肺窍不利语言难出-心神被扰(心

7、主言,舌为苗窍)2021/10/2319伤寒论误下(病位在肾)小便不利-热夺阴液,化源枯竭直视-热盛阴伤动风失溲-热扰神明(二便自遗)2021/10/2320伤寒论误火(病位在肝)微发黄色----火热之邪加于温热,熏灼肝胆,胆汁外泄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热动肝风,水不涵木。一逆尚引日:一次误治,尚有图治之机,再逆促命期:再次误治,促其寿命夭亡。2021/10/2321伤寒论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及愈期的判断(原文7/P26)病发于阳:发热恶寒-阳经受病,愈期-七日病发于阴:无热恶寒-阴经受病,愈期-

8、六日2021/10/2322伤寒论发热恶寒-正气能与邪气相争-亢奋状态太阳病-发热恶寒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往来寒热无热恶寒-正气无力与邪气相争-抑制状态太阴病-脾虚寒湿少阴病-心肾阳虚厥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