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发泡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复合发泡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ID:19568358

大小:29.0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03

复合发泡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1页
复合发泡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2页
复合发泡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3页
复合发泡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4页
复合发泡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合发泡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复合发泡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篇一:复合发泡水泥板外墙保温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二、编制依据……………………………………………2  三、设计概况…………………………………………2四、施工方法……………………………………………3五、施工工艺……………………………………………4六、质量保证实施细则及检查方法……………………7七、其他注意事项………………………………………8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东郡丽水安居区B区;2、工程地址:如皋市如城镇仙鹤社区三组3、建设单位:如皋市如城新农村投资有

2、限公司;4、监理单位:江苏腾飞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5、施工单位:江苏辉业集团有限公司;6、设计单位:上海中福建筑设计院;  7、本标段总建筑面积:㎡,地下车库一层,建筑面积㎡,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XX;《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XX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J10687-XX《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GJ32/J16-XX《建筑外保温构造图集》苏J-T16-XX(六)《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XX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

3、热工性能检测标准》DGJ32/J23—XX《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苏JG/T016-XX  《复合发泡水泥板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苏JGT041-XX  三、设计概况  标高:  各栋号±相当于(以1985年国家高程+)绝对高程具体见结构设计总说明,室内外高差米。  墙体:  1、±以上采用长江淤泥烧结多空砖(KM1)干容重不大于1200kg/m3,强度等级不小于MU5;M5混合砂浆砌筑;±以下均采用实心混凝土实心砖块,强度等级为MU10;M10水泥砂浆砌筑;墙厚以图纸为准。(见《技术核定单17》  墙面:(干挂大理石1#楼至3#

4、楼取消见《技术核定单21》)  外墙做法1:(真石漆无保温)基层墙体刷界面处理剂一道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  外墙腻子批嵌、真石漆  外墙做法2:用于1#楼至3#楼(原1-5层干挂大理石取消见《技术核定单21)基层墙体刷界面处理剂一道  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详见《设计交底22》)  40厚水泥发泡板((详见《设计变更(补充)通知单》)  6厚玻纤网布+锚固件+聚合物水泥砂浆抺面  外墙腻子批嵌、真石漆  四、施工工法  施工工艺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标准、设计要求、工程特点制定。总则  本方案以钢筋混凝土墙、烧结多空砖为基层,20

5、厚1:2防水砂浆为找平层;40厚复合发泡水泥板为保温主材,耐碱玻纤涂塑加强网格布、锚固件、专用粘结界面、抹面砂浆等为辅材;外墙外保温的相关工艺及验收标准为要求制定,该保温的基本构造见附图  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  (1)、所有材料的性能检测和外观检测应符合相应的要求,需复检的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2)、进场材料的储存应在干燥、阴凉的场所。(3)、复合水泥板应立放,堆放高度不得超过米。(4)、材料运输过程中应有防挤压及碰撞、雨淋等措施。2)、工具  (1)、施工工具主要有强制式搅拌机、电动搅拌机、电钻、靠尺、抹子、螺丝刀、拖线板、线垂等

6、。(2)、对易损易磨用具及时检查更换。3)、施工条件  (1)、按操作高度搭好脚手架,脚手架要安全、稳固。  (2)、外墙找平层及门窗洞口施工完毕并经过隐蔽验收,基层面达到《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其他相关的要求和规定。  (3)、有门窗部位的外框安装完毕并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4)、各种配套安装的预埋件已预埋到位。(5)、有防水要求的部位防水已施工完毕。  (6)、当单块粘贴面积垂直高度大于6米时,应设置铝合金托架或其他防下落措施,并根据建筑立面效果设置分格或隔离措施,防止因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及震坏损坏整个保温系统。  (7)、在

7、找平层的水平及垂直方向弹好控制线,阴阳角及其他洞口的位置挂好垂直、平整控制线,以控制整个粘贴面的平整。  (8)、根据墙面的几何尺寸预先排好尺寸,用于错缝的半块应有厂家提供,不宜用整块切割。(9)、操作地点的环境温度和基础温度不低于5°C,并应有防曝晒、雨水冲刷等措施,当风力大于5级及雨雪天气不得施工。  (10)、清除基层浮灰、松散物及油污,并根据基层干湿和气温适当洒水湿润。  (11)、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和技术交底及技能培训,持证上岗。施工队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和质检人员。  (12)、根据设计及技术要求,板块需界面和背

8、涂处理的,应在适当的时间内处理完毕。(13)、优先采用湿作业法施工,防止因粘贴不牢产生空鼓、虚贴、脱底、结合面不够等现象。  五、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见图2。  、过程控制1)、基层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