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里运河“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开发

淮安里运河“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开发

ID:19659587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4

淮安里运河“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开发_第1页
淮安里运河“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开发_第2页
淮安里运河“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开发_第3页
淮安里运河“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开发_第4页
淮安里运河“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开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安里运河“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淮安里运河“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旅游开发  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是我国重要文化遗存瑰宝,近年来,运河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流经江苏省淮安市和扬州市,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本文中所研究的淮安里运河是指里运河中流经淮安市城区内的一段。  淮安因为运河和漕运在古代兴盛一时,曾是以漕运为核心的重要城市,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淮安运河历经2500多年历史,沿线历史遗存丰富,是我国京杭大运河上在

2、历史最久、文化内涵最丰富、传统风貌最浓厚的河段之一。笔者通过文献收集和分析发现,目前涉及运河相关文献中,大多学者偏向于运河史及运河文化的研究,如,安作璋(2001)在《中国运河文化史》中全面探讨了运河文化的发展轨迹[1]。只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涉及运河旅游资源整合,如张帆(1999)从运河沿线城市旅游资源、市场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角度论述了大运河旅游开发的意义[2]。这些文章主要研究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以及在旅游线路设计方面的可行性,最终给出运河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方案。且此类文章主要把大运河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运河沿线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指导

3、缺乏针对性。虽然也有以一段运河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但研究者多青睐于山东地区和杭州地区的运河研究,如,吴建华(2009)所写《杭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一文[3],董卫(2008)《枣庄市沿运河经济带旅游地形象策划研究》等[4]。有关淮安运河旅游的研究较少,如,徐业龙(2012)在《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历史价值解读》一文中阐述了淮安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5]。且此类文章主要以淮安运河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为研究内容,关于具体的运河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在运河文化旅游研究领域内出现淮安及区内运河被忽略和淡化的趋势,这与淮安及淮安运河

4、在历史中的地位是极不匹配的。当前运河旅游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历史上的运河名都,淮安应在运河旅游与运河遗产中发挥独有优势。本文以淮安里运河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段流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及现有开发状况,提出文化与休闲元素相结合的旅游开发设想,为运河遗产旅游保护利用及构建和谐人居生境提供参考。  一、淮安里运河概况  京杭大运河进入淮安后,在淮阴水利枢纽处分为两支,一支为里运河,也叫做古运河,由于大运河被取直,所以它就变成了一条内城河[6],即本文研究的淮安里运河。该段古运河东北边经过大闸口、板闸、河下古镇,穿越流入苏北灌溉总渠,一直到淮安

5、区南端的淮安船闸,西边是淮安的淮阴船闸;另外一个分支为新开辟的大运河,为里运河重新开辟的一条河,它起始于淮阴区杨庄,到淮安区与里运河汇合。这条河在淮阴枢纽分别与里运河、二河、盐河、废黄河交汇,在淮安枢纽分别与里运河、灌溉总渠平交,与淮河入海水道立交(见图1)。淮安里运河目前作为城市旅游重点发展项目,沿河及周边已形成一系列景点,如码头镇关于古代水利的遗址遗迹,文庙、慈云寺、惠济祠等宗教相关遗址遗迹,河下古镇文化旅游区等。当前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淮安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之一,共有2处遗产区(清口枢纽、漕运总督遗址),河道1段(淮扬运

6、河淮安段)、遗产点5处(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被列入申遗文本,淮安里运河段的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淮安里运河与淮安城市发展关系  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因控扼古泗水入淮之河口,春秋时期已是江淮间与河淮间水运交通要津。春秋至战国期间建成鸿沟水系,成为沟通江、淮、河、济四渎之运河水运枢纽。至元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通航,特别是明、清时期,漕运总督设于淮安府,使之成为指挥漕运的中枢所在,淮安府城呈现人烟繁炽,商铺林立的发达局面,成为京杭大运河中段最大都会,南船北马、九省通衢重要枢纽[7]。  近百年

7、来,经过黄河北徙、漕运转海、津浦和陇海铁路通车等一些列变故,加上水灾兵掠,淮安逐渐衰落。  淮安因运河而生,作为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地区,自然也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流碰撞之地,受到各方文化的冲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安运河文化。例如建筑艺术方面,淮安的古镇街区既有典型的苏北民居特点,又有江南水乡建筑的特色。美食方面,淮安人在当地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各方饮食文化,形成四方皆宜的淮扬菜系。文学艺术上,南北文化在此交流、融合、碰撞,因此在淮安大地上产生许多历史名人,可以说是人才荟萃。而这些都使淮安在运河沿线城市中脱颖而出。  淮安里运河作为淮安

8、市古代的交通要道,它对淮安古代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比如淮安区中心设立漕运总督署,使得盐商兴盛。里运河在发挥重要作用的过程中,吸取了沿线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明成果,向人们集中展示了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深厚内涵,如漕运博物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