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培训资料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ID:19665933

大小:304.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04

培训资料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课件_第1页
培训资料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课件_第2页
培训资料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课件_第3页
培训资料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课件_第4页
培训资料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训资料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报告规范岗前培训曹素音2014年5月传染病防治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第三节医疗废物的管理第四节消毒管理第五节法律责任第六节报告规范第七节我院传染病填卡要求及报告流程第八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报告制度第九节肺结核的接诊、转诊及流程第一节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概述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传染病是指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的一类疾病。在总结建国以来传染病防治工作经

2、验的基础上,全国七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于1989年2月2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年9月1日开始施行。1991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使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又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国卫疾控发【2013】28号文件 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对部分传染病进行了调整如下:1、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2、将甲型H1N1

3、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3、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二、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一切单位和个人”,既包括我国的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我国领域内的外国驻华机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单位;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在我国境内的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等一切自然人。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和国际惯例,所有驻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人员必须遵守我国传

4、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没有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豁免权。三、法定传染病分类管理的法律规定(根据新法修订)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1.甲类传染病(2种)必须2小时内报告或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26种)必须6小时内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

5、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丙类传染病(11种)必须24小时内报告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

6、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国家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有:14种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急性弛缓性麻痹症(AFP)。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传染病的预防(一)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动员全体公民自觉与传染病作斗争(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三)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保护本源,防止污染(四)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五)严格执行各项卫生制度(六)控制传染源,预防传染病

7、扩散(七)加强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和自然疫源地的建设项目审批二、疫情的报告和公布(一)疫情报告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有义务及时向附近的医疗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在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城乡居民、机关团体、车站、码头、机场、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为义务报告人。(二)疫情报告时限及方式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肺炭疽和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2小时内,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