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时代”之身体的对话

“共情时代”之身体的对话

ID:19688440

大小:61.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共情时代”之身体的对话_第1页
“共情时代”之身体的对话_第2页
“共情时代”之身体的对话_第3页
“共情时代”之身体的对话_第4页
“共情时代”之身体的对话_第5页
资源描述:

《“共情时代”之身体的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共情时代”之身体的对话2015-01-05贪婪已经过去,共情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人性自私吗?当我们从生物性的角度评判社会问题,我们往往基于人类自私的属性,但我们不该忘记,人类天性中同时有另一些特质,将人与人紧紧凝聚在一起,调整彼此的步调,关怀弱者,帮助他人。因此,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能够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植根于漫漫历史长河。本书记载了一个世界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对人类道德起源问题引人入胜、浅显易懂的考察,它挑战了一直以来人类对该问题最基本的假设。多年前的一天早上,高中校长的声音从大喇叭里传出来,向我们报告了一个噩耗:大伙儿最喜欢的法语老师刚刚死在了讲台上。所有人都说不

2、出话来了。校长继续在那里解释老师是怎么心脏病突发,可是我竟莫名其妙地大笑不止。直到今天,我还为自己干的这件蠢事悔恨莫及。人究竟为什么会不合时宜地大笑,想停也停不住?要知道这可能带来极糟的后果:笑过头可能行为失控,泪流满面、气喘吁吁、腿脚不稳,甚至满地打滚、尿裤子!人类这个物种明明发明了博大精深的语言,干什么还非得靠傻里傻气的“哈哈哈”来表达感情?冷静有礼地说一句:“很有意思。”多酷啊。这其实是老掉牙的问题。幽默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然而我们却要用动物性的粗鲁行为来对幽默做出回应,哲学家们研究不出原因,为此非常懊恼。毫无疑问,笑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它为人所共有,甚至同

3、我们的近亲猿猴也是共通的。荷兰灵长类行为学家杰夫·范·胡夫(JanvanHooff)发现,当猿猴心情愉快,便会声音嘶哑地发出“呼呼”的闷笑。他进一步发现猴子通常用“笑”来表达惊奇和意外的情绪,比如,族群中的小家伙有时会追打领头的雄性,原本威严的首领就“吓”得满地乱跑,边跑边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笑同“惊奇”之间的联系在人身上也有所体现,小孩子在躲猫猫游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还有人们讲笑话,总喜欢把惊喜的转折憋到最后,正如相声最后还要“抖个包袱”。人类的笑是一种夸张的表演,要咧着大嘴露出牙齿,还要使劲呼气(因此才会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相视一笑便传递了倾心和幸福的感觉;一

4、起笑好比宣称大家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不过,由于人类间建立相互联系有时是为了一致对外,所以笑里可能还包含敌意的成分,最极端的情况是开种族玩笑。所以有一种理论认为,笑源自蔑视和嘲讽。这种说法最不令人信服,人出生伊始,把第一声轻笑给予母亲,你肯定难以想象他的小脑子里会有丝毫敌意。猿猴也如是,当妈妈用硕大的手指捅婴儿的小肚腩,它们便第一次露出“笑容”(当然是不同于人的笑容)。随之而来的问题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

5、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ltureandIslamicculture笑的“传染”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身边的人都在笑,你很难正襟危坐、保持肃穆。甚至有一种难以控制的流行病,症状就是狂笑不止,这种病甚至可以致死。笑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因此“大笑教堂”和“大笑疗法”应运而生。1996年,市面上还出现了一款瘙痒娃娃,如果你连续捏她三

6、下,她就笑得前仰后合,跟要背过气去似的。这些现象说明,人太喜欢笑了,以至于难以抑制地要加入身边大笑的行列。所以,电视上的喜剧节目会特意把观众笑的声音录进去,剧场则雇人安插在观众席间,遇到所有笑话都笑,好带动其他观众的情绪。笑的传染性还可以跨越物种界限。在耶斯基灵长类动物中心,我时常能从办公室里听到窗户下边黑猩猩嬉笑打闹的声音,每当这时候,我都忍不住笑出来。那声音简直太让人高兴了。互相瘙痒摔跤是猿猴的嬉笑之源,这恐怕也是人类笑最初的起源。别人瘙痒就抑制不住地想笑,自己瘙痒则不管用,以此可以推断瘙痒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就像人的笑会传染一样,每当黑猩猩幼崽的脸上漾起笑容

7、,它的小伙伴们也会露出笑脸。灵长动物对他人感受是很敏感的,笑的感染力只是其中一例。人类绝不是蹲在各自孤岛上鲁滨逊,我们之间不管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强调个人自由的西方世界,这种说法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但我们智人的情绪非常容易跟着同伴左右摇摆,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于是,在此基础上,怜悯之情和感同身受的体验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它们不是离奇的臆想,也不需要你在脑子里先假装自己遇到当事人的情况。远远比这些简单,你的身体会自动和他人步调一致,他笑你笑、他哭你哭,他打哈欠,你也跟着打哈欠。经过生活中那么多次面对面的感情交流体验,大多数人的“跟风反应”已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