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程与语文综合教学

综合课程与语文综合教学

ID:19720877

大小:124.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05

综合课程与语文综合教学_第1页
综合课程与语文综合教学_第2页
综合课程与语文综合教学_第3页
综合课程与语文综合教学_第4页
综合课程与语文综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课程与语文综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骨干教师培训:初中语文作业开封县八里湾镇第四初级中学刘立新一、问答题1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

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你认为当代学科综合发展和综合课程与综合教学的发展背景,还向语文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什么要求?请详尽论述一点,并且举2-3个实例。答:综合课程与综合教学是不可以分离的互为存在、互为建设、互为发展的两个面。综合课程构成的立意、思路、方式方法等,对单科课程的综合教学会产生重要影响。语文作为思维和交流的基本工具性的课程,作为与学校

3、教育其它课程都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基础课程,其本身就有很强的综合性。在综合课程与综合教学大力发展的背景下,语文学科的综合化教学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例如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综合化、语文综合教学设计、语文综合评价考核、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综合教学能力等,就成为了不可以回避的新要求,新课题。首先要把握语文学科多元综合性的整体特征。语言学科多元综合性的整体特征,即指语文学科基础性和广泛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知识性和技能性、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文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独立性和兼容性、螺旋性和直线

4、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的和谐统一。这种整体特征,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功能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教学原则的复杂性、教学程序的多层次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在素质教育要求下语文学科所理应呈现的合理状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以掌握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文学科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更主要的是一种能力构建。语文教学必须从理论上宏观上转变观念,放在动态中去研究,在发展中寻求其规律,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质和价值。不仅要把握住“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

5、的文化载体”这一语文工具的个性特征,而且要变单纯提高学生的读写应试技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这种多元综合性的特征,我们才能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求得语文教学在课堂结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大的突破性的改变。在这种多元综合性的特征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统一特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特级教师于漪曾坦言:“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不能单打一。力求实现‘学力形成’和‘人格形成’的统一,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形成语文能力的侧面,又有形成个人思想情操、思维

6、品质和行为方式的侧面,二者有机和谐的统一,使学生文化素质、语文能力和智力获得多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人文性皆重要,不可机械割裂。抽掉人文精神,只是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因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步入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架空讲人文性,就背离了语文课,步入另一个误区。二者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无疑,于漪老师的精彩阐述,对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和作用。由此,我们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的多元综合的特征,尤其是工具性

7、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质,才能把语文课上的生动形象、灵活机动、游刃有余,才能真正体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次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学校语文教育系统与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系统有机统一起来。俗话说,台上一出好戏,台下十年工夫。要搞好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不能把眼光仅仅拘囿于课堂,还必须要在课堂之外下功夫。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探》中说:“语文学习和语文科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语文课堂教学,教科书的学习,前者则指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要求我们把语文

8、科学习——语文课堂教学——与普遍的广泛的无所不在的语文学习协调统一起来,做到课内与课外互动统一,真正做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较早系统地提出大语文教育观的是河北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他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发展,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