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索

探究性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索

ID:19745360

大小:66.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5

探究性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索_第1页
探究性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索_第2页
探究性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索_第3页
探究性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索_第4页
探究性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性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性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索生物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方式,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选择探究性问题,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指导探究方法.一、探究性问题的设计1.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问题情境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夸美紐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兴趣,会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观察更细致、理解更深刻,还会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和

2、“我乐学”、“我会学”的方向转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于生物教学内容,要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去思考:情感和能力如何通过设置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可领会知识的规律,获取成功或失败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积极参与中释放出的理性光芒和创造灵气,逐渐推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例如,(1)创设问题的背景:如在《伴性遗传》一节教学时,若直接学习人类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特点,显得太平淡,在学习时可引入

3、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为学习色盲的遗传创设情境,驱动了学生探究原因的动力.(2)创设问题的回答的角度:如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设计生态农业系统时,可以设计话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态农业”,“从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等不同角度,就会调动学生原来储备的知识“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种间关系”、“减轻环境污染”等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自然也就激活了原有的知识,最后总结出设计生态农业系统的具体措施.(3)创设问题的梯度: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较难理解的问题,创设多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组的组长发表本组的观点,形

4、成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这样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积极参与中获取的知识体验,学生的记忆才更深刻.1.问题设计应体现探究方法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出发点.围绕探究主题去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体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温故旧知识,利用旧知识探索出新知识.例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从生活中的问题:家庭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引导提出探究的有关课题: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教师引

5、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发表看法,并提出假设,说出提出相应假设的理由,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如何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引导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为避免学生实验设计的盲目性,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便为学生搭建平台顺利完成实验设计;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应设置几个实验组?②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③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④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02产生?如何比较C02产生的多少?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实验用具拟定方法步骤,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对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解,对较典型方案进行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

6、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无漏洞等.通过这种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分析、推理、完善实验方案,在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自身不能总结出结论时,教师要适时、适当的给学生点拨、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1.问题应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探究问题应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忌为了探究流于形式,而不能实现预期效果;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所包含的事件应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是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设置的问题能使学生获得不同水平层次的解答,在问题的推动下,能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更为有效,充分调动

7、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豆腐乳制作时,为了能使学生成功制作豆腐乳,课前布置探究问题:若改变供氧、温度和豆腐中含水量这些培养条件,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哪些影响?为了便于学生交流,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同培养条件,可能对豆腐乳发酵产生哪些影响的假设,根据分工各组成员按所选课题,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共同实施方案,在整个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多数学生都能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当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现象时,学生也能及时反思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课堂上,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并简述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