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a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a课件

ID:19846389

大小:1.1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06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a课件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a课件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a课件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a课件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a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a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阴阳学说本节主要内容: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二)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简单地说,阴阳学说就是研究阴阳的概念、发生、特性、关系及其应用的一门知识体系。来自于对太阳的观察。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温暖太阳明亮上升运动兴奋男

2、月亮寒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女阳古体为陽,阴古体为陰。故《说文》曰:“阳,高,明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阴阳起源于《易经》的八卦和六十四卦西周的晚期,人们已用阴阳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节气,地震等多种自然现象。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皇帝内经》,引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阴阳学说与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阴和阳,既可以表示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也可表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以

3、,任何事物都不可随意分阴阳,必须按照阴阳所特有的属性来一分为二才是阴阳。阴阳是有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三)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有内在的联系2、普遍性: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客观事物3、相对性:可再分,可转换,可改变4、规律性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交感(一)阴阳的对立制约1、概念: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相互排斥和相互约束的关系。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促进

4、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2、举例:(1)自然界:四时温热寒凉的循环往复。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2)医学: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结果。如人体中昼夜寤寐兴奋抑制的交替。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阴↑→阳↓,阴胜则阳病;阳↑→阴↓,阳胜则

5、阴病。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阴↓→阳↑,阴虚则阳亢(相对);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二)阴阳的互根互用1、概念:(1)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寒与热等。(2)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如精与气、兴奋与抑制等。阴阳的互根互用还包含阴阳互藏(3)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

6、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2、应用: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1)自然界:云雨的转化。天气―云阳受阴冷凝而降阴受阳蒸腾而升地气―水自然界,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也随之增长,天气虽热而雨水增多;秋冬阳气衰而渐少,阴气随之潜藏,天气虽寒而降水较少。如此维持自然界气候的相对稳定。沙漠中雨水少(2)医学:如人体气血之间,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

7、互相助长关系。气血气可生血行血气可气可摄血血可血可载气养气气人体物质与功能之间。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互资互用关系失常,就会出现“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亡阴、亡阳)而死亡。(三)阴阳的消长平衡1、含义:是指阴阳之间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之内,处于彼此不断地相互消长中,保持其动态的平衡。2、阴阳消长平衡大体可概括为四个类型:(1)此长彼消临床中热盛伤阴,寒盛伤阳皆属此类(2)此消彼长在

8、疾病中的阴虚火旺,阳虚阴盛皆属此类(3)此长彼亦长临床上所用的补气以生血,补血以养气,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治法,皆以此为理论基础。(4)此消彼亦消临床上常见的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必然气虚,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等皆属此类。(四)阴阳的相互转化1、含义: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