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课件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课件

ID:19851853

大小:293.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07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课件_第1页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课件_第2页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课件_第3页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课件_第4页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王学廉肌张力障碍——概况在运动障碍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帕金森病;用于疾病诊断时特指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并非指肌张力异常或肌张力增高或减低;1911年Oppenheimsh首次提出肌张力障碍的概念,但至今国际上尚无明确的肌张力障碍诊断标准。肌张力障碍——定义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征。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是肌张力障碍的特征性表现。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肌张力障碍所累及肌肉的范围和肌肉收缩强度变化很大,因而临床表现各异。

2、1.肌张力障碍时不自主运动的速度可快可慢,可以不规则或有节律,但在收缩的顶峰状态有短时持续,呈现为一种奇异动作或特殊姿势。2.不自主动作易累及头颈部肌肉(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胸锁乳突肌、头颈夹肌等),躯干肌,肢体的旋前肌、指腕屈肌、趾伸肌和跖屈肌等。肌张力障碍——临床表现3.发作间歇时间不定,但异常运动的方向及模式几乎不变,受累的肌群较为恒定,肌力不受影响。4.不自主动作在随意运动时加重,在休息睡眠时减轻或消失,可呈现进行性加重,晚期症状持续,受累肌群广泛,可呈固定扭曲痉挛畸形。5.病程早期可因某种感觉刺激而使症状意外改善被称为“感觉诡计”(sensorytr

3、icks)。6.症状常因精神紧张、生气、疲劳而加重。肌张力障碍——分型根据发病年龄分型早发型:≤26岁,一般先出现下肢或上肢的症状,常常进展累及身体其他部位。晚发型:>26岁,症状常先累及颜面、咽颈或上肢肌肉,倾向于保持其局灶性或有限地累及邻近肌肉。肌张力障碍——分型根据症状分布分型局灶型(focaldystonia):单一部位肌群受累;节段型(segmentaldystonia):2个或2个以上相邻部位肌群受累;多灶型(multifocaldystonia):2个以上非相邻部位肌群受累;全身型(generalizeddystonia):下肢与其他任何节段型肌张

4、力障碍的组合;偏身型(hemidystonia):半侧身体受累,一般都是继发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分型根据病因分型原发性或特发性:肌张力障碍是临床上仅有的异常表现,没有已知病因或其他遗传变性病;肌张力障碍叠加:肌张力障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但与其他的运动障碍疾病有关,没有神经变性病的证据;遗传变性病:肌张力障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伴有一种遗传变性病的其他特征;发作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突然出现且反复发作的运动障碍,发作间期表现正常;继发性或症状性:肌张力障碍是已知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一种症状。肌张力障碍——与舞蹈症的区别肌张力障碍同一患者的受累肌群相

5、对恒定,具有模式化的特点舞蹈症患者的肢体远端显著、不规则、无节律动作肌张力障碍——与抽动症的区别肌张力障碍的不自主运动在收缩高峰可有短时间持续抽动症多为单个、短暂的抽搐样动作肌张力障碍的异常动作并非不适感所致,不能自我抑制抽动症则相反肌张力障碍——震颤的特点肌张力障碍的重复运动(疾病早期表现为震颤)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姿势性的特点。有时多种形式的不自主运动可同时存在。肌张力障碍——鉴别精神心理障碍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常与感觉不适同时出现,固定姿势,没有感觉诡计效用,无人观察时好转器质性假性肌张力障碍眼部感染、干眼症和眼睑下垂应与眼睑痉挛鉴别;牙关紧闭或颞下颌关节病变应

6、与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鉴别;颈椎骨关节畸形,外伤、疼痛或眩晕所致强迫头位、先天性颈肌力量不对称或第Ⅳ脑神经麻痹形成的代偿性姿势等应与痉挛性斜颈鉴别。肌张力障碍——诊断诊断原则:首先明确是否肌张力障碍,其次肌张力障碍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最后明确肌张力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是诊断肌张力障碍的重要依据;神经系统检查仅能临床上鉴别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与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对所有早发、诊断不明的肌张力障碍患者,应当试用左旋多巴诊断性治疗;诊断时不推荐常规的神经生理检测;脑MRI检查对肌张力障碍的诊断价值优于脑CT肌张力障碍——诊断遗传学检测在诊断和咨询中的应用DYT1、DYT2

7、、DYT4、DYT6、DYT7和DYT13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有关;DYT5、DYT11、DYT12、DYT14和DYT15与肌张力障碍叠加有关;DYT8、DYT9和DYT10与发作性肌张力障碍有关;DYT3与神经变性疾病有关。肌张力障碍——治疗治疗原则:应根据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实现运动功能的最大改善。治疗方法:一般支持治疗、理疗、口服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肌张力障碍——治疗一般支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多种感觉训练方法、生物反馈治疗、脊髓刺激治疗、特殊生活技能训练、理疗、体疗、按摩等病因治疗明确肌张力障碍的病因

8、,对其长期、根本的治疗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