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讲)课件

三叉神经痛(讲)课件

ID:19851931

大小:523.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07

三叉神经痛(讲)课件_第1页
三叉神经痛(讲)课件_第2页
三叉神经痛(讲)课件_第3页
三叉神经痛(讲)课件_第4页
三叉神经痛(讲)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叉神经痛(讲)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叉神经痛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刘若伟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最顽固的、最痛苦的疼痛性疾病有些人患病数十年不得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患者可在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求治。本病诊断较容易,但治疗困难,是多学科临床研究的热点疾病1.概念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三叉神经分布区图示三叉神经分布说明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始于三叉神经运动核,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经卵圆孔出颅,分布于咀嚼肌,它支配咀嚼运动,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内。该节位于颞骨岩部尖

2、端的三叉神经节压迹处,为两层硬脑膜所包裹;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突聚集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由脑桥与脑桥臂交界处入脑,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三条大的分支,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三叉神经损害后可出现面部感觉和咀嚼运动的障碍。三叉N运动核三叉N运动根半月N节三叉N脑桥核脊束核眼神经上颌N下颌N咀嚼肌特殊内脏运动躯体感觉三叉N三叉神经分布图2.分类: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性三叉神经痛3.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清.几种学说:(1)血管

3、压迫学说:(2)机械压迫学说(3)缺血学说(4)中枢病源学说(5)其他:▄血管压迫学说目前最为流行并被许多学者公认的观点。①微血管压迫神经根1934年,Dandy首次提出血管压迫神经根是致痛的原因之一,但未提及减压问题。1959年,Gardner首先报道1例神经血管减压术成功。1967年,Jannetta证实了Dandy关于血管压迫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并开创了显微血管减压术。1980年,Jannetta在411例三叉神经痛手术中发现动脉、静脉或动、静脉混合压迫三叉神经高达95%;Zorman报道12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见90例(72%)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

4、。见图。血管三叉神经②颈内动脉压迫:Kerr提出颈内动脉管的骨顶部常可缺如由筋膜组织替代,故半月节腹面根及其分支与下面的颈内动脉紧密接触,颈动脉的搏动使半月节及后根髓鞘崩解而引起疼痛。▄机械压迫学说硬膜鞘或岩骨嵴的压迫:三叉神经节及后根受包裹它的硬膜鞘及岩上窦的压迫或后根通过硬膜孔时在高起的岩骨嵴处成角扭曲受压而致病.有人检查了1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两侧岩骨嵴高度,在岩骨嵴稍高的一侧发病率高3倍。▄缺血学说见于中老年人,易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及脑缺血缺氧,反复发作,血循环阻断后产生的致痛物质而致三叉神经痛。▄中枢病源学说Wilson(1954)认为本病是一种位于

5、中枢的三叉神经元阵发性发放,类似于感觉性癫痫。有人认为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4.病理神经节细胞消失,神经纤维脱髓鞘/髓鞘增厚,轴变细。微血管压迫5.临床特征(1)发病情况:发病率1.8‰,多发生于中老年人,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为男性的2~3倍。大多为单侧,以三叉神经第2、第3支发生率最高.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正常。重者发作时在床上翻滚,并有自杀念头。每次发作时间由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在夜间发作减轻或停止。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性质: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或灼烧样剧痛。板机点:病人面、

6、颌、舌部受机械性刺激,如说话、进食、洗脸、刷牙、剃须甚至微风拂面皆可诱发疼痛发作。(2)痛性抽搐:严重时可伴同侧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3)病程:6.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诊断要点如下:1.发痛部位为三叉神经或其某分支的分布区。2.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不发作时绝大部分患者完全不痛,仅极少数患者仍有轻度疼痛。3.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点可引起疼痛发作,但发作刚过去,再刺激“扳机点”则不引起发作。4.95%以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为一侧性。5.疼痛发作时不合并有恶心、呕吐。6.对此病一般镇痛药物完全无效,7.病程冗

7、长7.鉴别诊断牙痛舌咽神经痛颞颌关节病非典型性面痛鼻窦炎MS,延髓空洞症,原发性/转移性颅底肿瘤.蝶腭神经痛▄牙痛: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常可遇到将本病误诊为牙痛,几次拔牙总不能止痛。细心查看牙有无病变;牙痛的阵发性不太明显;牙痛无“扳机点”;牙痛的发作与食物冷热关系很大。▄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①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疑核,支配茎突咽肌;②副交感纤维,在耳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腮腺,司腺体分泌;③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的胞体位于颈静脉孔处的下神经节,中枢突终于脑干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④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的胞体也位于下神经节,中枢突

8、终于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