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总论—医学课件

传染病总论—医学课件

ID:19860410

大小:294.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10-07

传染病总论—医学课件_第1页
传染病总论—医学课件_第2页
传染病总论—医学课件_第3页
传染病总论—医学课件_第4页
传染病总论—医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总论—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ommunicablediseases传染病第一章总论七节:①感染与免疫②发病机制③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④体征⑤诊断⑥治疗⑦预防三个概念:①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②传染病学③传染病学的基础学科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传染病细菌螺旋体有传染性的疾病寄生虫原虫蠕虫传染病传染病学:研究发生发展传播防治规律寄生虫病的科学感染人体产生的在人体内外环境中传染病的基础学科微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儿科学内科学第一节感染与免疫1个概念:感染1个表现: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2个作用: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

2、用感染过程免疫应答的作用共生状态(相对平衡)病原体人体免疫功能低机械损伤机会感染病原体移位之间相互作用进化过程中达到互相适应互不损害的平衡打破一、感染(infection):二、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5种表现):特点:①表现取决于②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③5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病原体的致病力机体的免疫状态病原体被清除(一)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被动:母体/人工注射抗体主动:接种疫苗/感染后获得免疫中和(二)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①仅引起

3、特异性免疫应答;无/轻免疫病理损伤②临床无任何症状、体征、生化变化③免疫学检查可发现④转归病原被清除:获巩固/部分免疫力病原携带状态(健康携带者)(三)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①引起免疫应答/变态反应:组织病理损伤。②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改变明显。③少数传染病(麻疹)大多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④转归:病原被清除:巩固(伤寒);部分(菌痢)病原携带(四)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①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带病毒②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带菌者

4、带虫者③按携带病原体时间分急性携带者(三个月以下)慢性携带者(三个月以上)④按发生显性/隐性感染之后分恢复期携带者(显性感染后)健康携带者(隐性感染后)四个特点①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病原体不排出体外②病原感染人体免疫功能使其局限但又病原体长期/寄生某些部位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潜伏起来③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显性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④不是每种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期感染(五)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体的致病力)毒

5、力(virulence)数量变异(一)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扩散的能力①直接侵入人体(钩端螺旋体、钩虫丝状蚴)侵入形式②黏附定植(霍乱弧菌)③抑制吞噬作用病原扩散(伤寒Vi抗原)④定植因子:细菌表达受体(大肠杆菌)与细胞表面结合(二)毒力:毒素内毒素(G-杆菌的脂多糖)组成外毒素(白喉、破伤风、肠毒素)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毒力因子侵袭能力(痢疾杆菌)溶组织能力(阿米巴)(三)数量:2个特性①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②不同传染病中,病原体数量与致病力差别很大(四)变异性:①人工培养:多

6、次传代致病力减弱3个特点②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多次传代致病力增强③变异结果:可逃避机体特异性免疫。特点:1、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重要作用2、分两类①保护性免疫应答特异性非特异性②变态反应: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属特异性免疫应答)四、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1、天然屏障:皮肤、黏膜、分泌物、各种屏障(血脑/胎盘)2、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系统非特异性吞噬系统清除体液中颗粒状病原体3、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IL、γ-I

7、FN、TNF等)(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①通常只针对一种传染病3个特点②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主动)③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A、细胞免疫: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起作用(针对细胞内寄生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感染)B、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免疫球蛋白)起作用(针对细胞外寄生的微生物)按化学结构分:IgG、IgM、IgA、IgE、IgD按感染过程出现的顺序:IgM首先出现IgG恢复期出现按作用分:抗毒素抗菌性抗体中和(病毒)抗体调理素③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第二

8、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①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三个内容②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③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1、入侵门户: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痢疾/霍乱-----经口破伤风-----伤口2、机体内定位:每种传染病都各自有其规律性。3、排出途径:是病人/携带者/隐性感染者有传染性的重要因素。单一途径:痢疾只经粪便排泄多个途径: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粪便/飞沫排泄虫媒叮咬/输血:疟疾、丙肝等。3个阶段一、传染病的发生发展 即疾病的发展阶段性1、直接侵犯:机械运动组织细胞溶解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