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

ID:19864729

大小:3.84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07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1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2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3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4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生理学把信息从感受器沿传入通路传向中枢神经的活动过程称为感觉。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内脏感觉、本体感觉、位置平衡觉。到目前为止感觉产生的机制还不清楚,探讨感觉的机能从传导通路和有关功能特点。感觉冲动沿特定神经纤维束的行走路径,称感觉传导通路。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感受器换能作用神经冲动传导路大脑皮层分析综合产生主观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感觉产生过程:什么是传导路?是指

2、大脑皮质与感觉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分为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什么是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冲动沿特定的感觉传导通路传送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进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路径。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产生传导冲动。感觉传导通路一一、感觉传导路感觉传导路又称上行传导路。即从外周感受器到大脑皮质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脊神经节,其周围突随脊神经或脑神经连于感受器,中枢突进入中枢与第二级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或脑干内,其纤维多交叉到对侧上行至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

3、元的胞体均在丘脑,它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投射到大脑。感觉传导路(感觉投射系统)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浅感觉传导路径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轻触觉(外侧部,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传导路径传导肌肉本体感觉和深部压觉(内侧部,先上行后交叉)1.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传导系统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特异性传导系统请同学们归纳感觉传导通路的特征(一)本体感觉(深感觉)传导路:1、躯体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路肌肉⊙×内侧丘系肌腱<⊙ 关节脊N节薄束薄束核 楔束楔束核丘脑皮质束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上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旁小叶后部2、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

4、路(反射性通路)关节⊙胸核肌肉<⊙肌腱脊N节中间内侧核脊髓小脑后束(下脚)<小脑旧皮质 脊髓小脑前束(上脚)1、躯干、四肢的痛、温、粗略触觉和压觉传导路:躯干周围突⊙中枢突四肢<⊙的皮肤经脊N脊N节经后根入脊髓后角固有核×痛、温觉纤维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中<⊙上部粗略触觉纤维组丘脑腹后经内囊枕部中央旁小叶 成脊髓丘脑前束外侧核后部2、躯干、四肢的精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为触觉小体,传导路与躯干四肢的深感觉传导路相同。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的周围突⊙中枢突<⊙皮肤粘膜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入脑桥三叉N感 觉核(脑桥核、 脊束

5、核)×或不×三叉丘系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下部上升丘脑腹后经内囊枕部 内侧核(三)视觉传导路: 视锥C周围突中枢突视N视交叉(视网<⊙<⊙ 视杆C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网膜颞侧纤维不膜鼻侧纤维交叉)视辐射 <⊙<距状裂周围 交叉外侧膝状体(四)听觉传导路: 螺旋器周围突中枢突部分交叉至对 ⊙<⊙ 毛细胞螺旋N节蜗N蜗N核部分不交叉侧外侧系上升经内囊枕部<⊙<颞横回在同侧外侧丘内侧状体听辐射 系上升什么是特异投射系统?经典的感觉传导束(第一级:脊N节或有关脑N感觉节→第二级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N核)→第三级丘脑感觉接替核(视、听觉更多接替

6、)→皮层特定感觉区。特点点对点关系,引起特定感觉,能激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什么是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感觉传入在脑干网状结构的侧支,经多次突触换元,经丘脑髓板内核群弥散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特点①非点对点,而到皮层广泛区域,不引起特定感觉②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③多突触,易受药物影响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组成功能①引起特定的感觉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①不引起特定的感觉②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②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③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①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N元②

7、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③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④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点①多次更N换元②投射区广泛(点对点关系)③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①三次更换N元②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③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体表感觉代表区的分布S1:中央后回(3-1-2区)S2:在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43区)⑵第二感觉区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③投射特点:Ⅰ.双侧性投射;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

8、2.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3.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觉区+运动辅助区。(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分子层:少量细胞、有顶树突外颗粒层:多小锥体细胞,少量星状细胞外锥体细胞层:多中等锥体细胞内颗粒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