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ppt课件

小儿推拿 ppt课件

ID:19908357

大小:2.56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8-10-07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1页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2页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3页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4页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5页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6页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7页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8页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9页
小儿推拿 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推拿学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杨胜山小儿生长发育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儿科辨证论治【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40周。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婴儿期——从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岁。幼儿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幼童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儿童期——从七周岁到14周岁。(学龄期)【小儿生长发育】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一周岁以内【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阳未充、稚阴未长”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辨证论治特点】四诊:望、闻、问、切儿科主

2、张四诊和参,但特别重视望诊《幼科铁镜》:而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次之望诊主要内容:望神色察舌象察大便察指纹★青(木-肝)寒、痛、瘀、惊红(火-心)热黄(土-脾)脾虚、湿重白(金-肺)寒、虚黑(水-肾)寒、痛、瘀、水饮大凡小儿面青,一般病情较重,应注意观察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注意:新生儿舌红无苔,哺乳期婴儿乳白苔均属正常。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黑:橄榄、乌梅、铁剂青:青黛白:牛奶、豆浆黄:橘子、蛋黄胎粪:出生3-4天内,粘稠糊状,褐色,无臭气,2-3次/日纯母乳喂养: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3次左右/日动物乳品喂养:淡黄色,较干硬,有臭气,1-2次/日大便燥

3、结:实热、阴虚内热大便稀薄+白色凝块:乳食内伤大便赤白粘冻:痢疾大便成果酱色+阵发性哭闹:肠套结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①一般用于三岁以下②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按指节分为三关:近掌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③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④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⑤临床意义:三关测轻重——位置。红紫辩寒热——颜色。浮沉分表里——深浅。淡滞定虚实——颜色。小儿推拿介绍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适应症】①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夜啼、新生儿便秘等;②传染病:百日咳、麻疹等;③

4、时令疾病:感冒、暑热症、咳嗽、哮喘等;④内科杂病:呕吐、腹泻、疳积、遗尿等;⑤骨伤科病症:肌性斜颈、臀肌挛缩、小儿麻痹症等;⑥预防保健【小儿推拿特点】简便验廉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理论、手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小儿推拿手法】1、定义: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2、要求:①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②轻快、柔和、平稳、着实3、补泻: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5、顺序: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6、处方

5、:手法+穴位+时间(操作次数)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推拿手法分类:1、小儿推拿八法:按、摩、掐、揉、推、运、搓、摇2、其它手法:拿、捏脊、捻、拍法等3、复式操作法: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垂直方向↓逐渐用力↓按而留之↓逐渐放松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不带动皮下组织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人中老龙内关合谷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①直推法: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作外,有时用双手交替进行;速度易快,

6、200—300次/分。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②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③分推法——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是曲线的。④合推法——与分推法相反。⑤运推法——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双手掌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用力对称,快搓忙移。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相对用力捏住↓逐渐内收提起↓持续不断揉捏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有病治病,无病防病①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肤,双手

7、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用,又称“翻皮肤”)。②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多)。捏脊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穴等。尾骶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腰俞当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中枢穴下藏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