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

13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

ID:19912330

大小:2.08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0-07

上传者:U-2462
13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_第1页
13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_第2页
13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_第3页
13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_第4页
13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13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建筑结构大震下弹塑性分析杨志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 弹塑性分析目的、意义弹塑性分析方法弹塑性分析的具体实现 弹塑性分析目的、意义三水准设防中的“大震不倒”两阶段设计中的“第二阶段弹塑性变形验算”强震下变形验算的基本问题:计算薄弱层位移反应和变形能力;通过改善结构均匀性和加强薄弱层使得层间位移角满足限值要求。 弹塑性分析的规范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4.3条竖向不规则结构应(宜)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3.6.2条弹塑性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弹塑性静力、时程、简化方法5.5.2条何种结构需要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5.5.3条弹塑性变形验算方法5.5.4条弹塑性分析的简化方法5.5.5条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结构1)8度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2)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4)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5)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结构1)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表3.4.2-2所列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2)7度类场地和8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3)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砖房4)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钢结构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6.4条,4.6.5条,5.1.13条,4.6.4条有具体规定基本遵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5.3.6条~5.3.10条,5.4.4条,5.5.3条有具体规定有层间侧移延性比规定 弹塑性分析方法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简化弹塑性分析方法 简化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局限性适应范围小薄弱层确定不准确弹塑性层间位移为估算结果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理论基础较扎实的一种方法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对使用者要求较高计算时间相对较大EPDA中已经实现 动力弹塑性分析原理单元模型梁、杆、柱、撑采用纤维束模型剪力墙采用弹塑性壳单元方程解法PCG解线性方程多种解动力微分方程方法多种解非线性方程方法接力SATWE、PMSAP程序,适用的结构类型广泛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示意图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较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一定程度节省计算时间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互为补充PUSH中已经实现 静力弹塑性分析原理较为先进的单元类型先进的弧长法加载策略非线性方程叠代方法的多种选择波前法解线性方程病态方程的特殊解法处理接力SATWE程序,适应的结构类型广泛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示意图 动力弹塑性分析软件EPDA实现 实例一、五棵松体育场(2008奥运会篮球馆)16.2。弹塑性动力分析软件EPDA工程实例 实例二、2008奥运会国家主体育场看台 实例三、2008奥运会国家主体育场罩棚(鸟巢) 静力弹塑性分析软件PUSH实现 弹塑性位移角控制结构薄弱部位的判断结构的抗倒塌验算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整体评估弹塑性分析结果的讨论罕遇地震下结构性能的评估 1。结构各层弹塑性最大位移、位移角,平均位移、位移角;2。最大变形时刻的结构整体位移、位移角曲线;3。对于高层尤其是超高层结构应考察有害位移、有害层间位移角,有害位移是结构真正的变形位移,对高层结构最大有害层间位移与最大层间位移往往差异较大,分布也不同;4。目前抗震规范仍然以层间位移角给出判断指标,所以弹塑性位移控制仍以规范为准。弹塑性位移角控制 1。最大层间位移、最大有害层间位移所在的楼层;2。层间位移、有害层间位移超过规范限值的楼层;3。结构构件塑性铰、剪力墙破坏点比较集中的部位;4。结构局部变形较大的部位;5。结构弹塑性反应力突变的部位。结构薄弱部位的判断 薄弱层薄弱部位 1。需求谱曲线(周期-影响系数曲线)——结构在静力推覆分析过程中,随着结构的破坏、结构阻尼的增加、结构自振周期的变化,反映出结构在设计烈度大震下的弹塑性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该曲线综合反映了结构弹塑性变形过程中地震作用变化的情况。2。能力曲线(周期-加速度曲线)——基于等效单质点体系综合统计出的结构周期加速度曲线。随着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的自振周期、顶点加速度反应也发生变化,当该曲线穿过需求普曲线时,说明结构能够抵抗设计烈度的大震,否则就认为不能抵抗设计烈度的大震情况。越早穿过需求普曲线,说明结构抵抗大震的能力越强,当曲线趋于水平时,说明结构接近破坏、倒塌;结构抗倒塌验算 3。周期-最大层间位移曲线——基于等效单质点体系综合统计出的结构周期顶点位移曲线。随着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反应也发生变化,竖向连接需求谱与能力谱曲线的交点,则该点的层间位移值可以理解为抵抗设计烈度大震时的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也可以把该点的层间位移与规范限值比较,比规范小则满足设计要求,反之则认为不满足设计要求。 周期-影响系数曲线需求谱曲线周期-最大位移角曲线周期-加速度曲线能力曲线T影响系数1/105等效单自由度体系验算曲线层间位移角 4。抗倒塌验算的其它方法——弹塑性分析可以按设定的方式考虑结构的倒塌机制。如下图所示,当结构由于外部原因,在局部失去支撑,此时分析结构的现状。 1。弹塑性层间位移、位移角的控制;2。结构大震下的薄弱部位的判断;3。结构抗倒塌验算;4。结构大震下的整体变形能力,即最大变形;5。结构大震下变形、反应力的突变分析;6。局部变形分析;7。静力推覆的最大承载力分析;8。时程分析的各时刻结构变形、杆件塑性铰分析;9。各时刻杆件塑性铰、剪力墙破坏点分布的分析;10。结构关键部位、削弱部位的弹塑性反应分析。大震下结构整体性能的评估 1。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时,其弹塑性地震波应尽可能与建筑物所在地接近,如上海市专门颁布了专用于本地区的两条弹塑性地震波;2。弹塑性分析所采用构件(梁、板、柱、墙)的计算模型,不同的计算模型,有时计算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别;3。材料的弹塑性模型,对不同材料使用适合的弹塑性应力应变曲线,一般应以“混凝土规范”为准;4。弹塑性整体计算模型(如层模型、平面模型、三维模型等)、迭代的求解方法,也是影响弹塑分析结果的因素之一;5。弹塑性分析参数的合理选择。弹塑性分析结果的讨论 6。在弹塑性分析过程中不考虑构件剪切破坏;7。弹塑性分析,应当考虑构件的塑性发展,即塑性铰有可能还要延杆件方向延伸;8。弹塑性动力分析的控制,按设防烈度的大震,取与规范一致即可;9。弹塑性静力分析的控制,一般可以采用:(a)基底剪力控制法;(b)层间位移控制法;(c)弯矩曲率控制法(目前EPSA还没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