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

ID:19922972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7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_第1页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_第2页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_第3页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一、贮藏窖的建造我县马铃薯贮藏窖有窑式贮藏窖和槽式贮藏窖两种形式,目前以建造窑式贮藏窖为主。贮藏窖建造要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粘性土壤)较好的地方建窖。最好选择偏北的阴坡,坡度较大,土质坚实,通风良好,地域宽阔,距住户较近,以便保管和随时对贮藏窖进行检查。贮藏窖由窖门、窖身和通风孔三部分组成:1、窖门。贮藏窖窖门要求高1.4米,宽0.8米左右,窖门深1米,构成缓冲间。寒冷季节加设棉门帘,起保暖作用。2、窖身。窄而长的窖身有利于加快库内空气流动速度,有利于增强库体对窖顶土层的承受力,窖顶成尖拱形更好。窖过宽会减慢空

2、气的流动,过长会加大库前和库后的温度差。一般宽2米,高2米,深度在6米以上。窖身顶部由窖口向内缓慢降低,顶底平行,一般窖顶要距窖面在l米以上,顶上土层用来隔热防寒。3、通风孔。通风孔是窑式贮藏窖通风降温的关键部位,应有足够大的内径和高度,才能满足窖内通风量和加快热空气上升速度。在窖门上方0.4米处安装直径0.1米、长度3米-4米的pvc管一根,窖内通风管每隔0.2米打一通风洞,便于通风换气,通风管与窖顶平行。二、贮藏窖的处理在贮藏前1-2个月敞开窖门晾晒,并在贮藏前2周,要将窖内清理干净,用石灰水消毒地面和墙壁,或用点燃的硫磺粉

3、熏蒸;也可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混合熏蒸消毒杀菌(每窖用120克高锰酸钾兑170克甲醛溶液),1周后通风换气。在以后贮藏期间,每月也要熏蒸一次,以防块茎腐烂后交叉感染和病害的蔓延;还可用百菌清喷雾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三、贮藏前的准备1、灭秧收获。马铃薯在收获前7天-l0天,先收掉茎秆,促进块茎后熟,减轻病害入侵,增强块茎表皮木质化程度,便于贮藏。2、减少损伤。薯块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转运次数,避免机械损伤,以减少块茎损耗和病菌的侵染。3、贮前预贮。收获后的块茎要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经过7天左右的预贮,使块茎表面水分

4、充分蒸发,部分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防止病菌的侵入。4、严格选薯。入窖时严格控制马铃薯入窖质量,挑去伤、烂、病、冻、虫蛀的薯块,防止入窖后发病。入窖数量以不超过薯窖容积的2/3为宜。四、堆放的方法无论是种薯还是商品薯,都要分品种、分大小进行贮藏。贮藏采用尼龙丝网袋装袋堆放在窖内,每袋40公斤,每排12袋,双排排列,中间留一通行道,垛高5层(约1.5米)。要注意轻装轻放,不要摔伤,由里向外,依次堆放。在贮藏期间不用倒窖,减小块茎损失率。马铃薯采用零散堆放,容易造成伤热发芽,零散堆放至少要倒窖2次,这样不但费工费时,而且损失率加大,

5、不宜采用。五、贮藏期的管理1、前期管理(入窖至11月中旬)。薯块入窖后正处在后熟期,呼吸旺盛,分解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热量,容易出现高温、高湿。这时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适宜温度为3℃-5℃,适宜相对湿度为85%-90%,湿度过高容易造成薯块腐烂,湿度过低薯块失水量增加,易造成薯块皱缩。具体操作方法是入窖初期打开窖门和通气孔,进行自然通风。当外界气温降到0℃时,调节窖门的开度。2、中期管理(12月至次年3月份)。此期已是严寒低温季节,薯块也进入了深休眠状态,容易遭受冻害,此时以防冻保温为主。窖内温度应控制在1℃-3℃,

6、相对湿度保持在85%-93%。具体方法是:当外界气温降到-8℃左右时关闭窖门,只开通气孔。当外界气温降到-l2℃左右时,关闭通气孔,在晴朗暖和天气的中午,打开窖门和通气孔通风约20分-30分钟,每隔2周进行1次。3、后期管理(3月份以后)。此时气温、地温升高,薯块开始萌动,管理上以降温换气为主,不可随便打开窖门和通气孔,以防热气进入,只可晚间和清晨通风。温度应控制在3℃-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3%。六、贮藏期病害防治马铃薯贮藏期的病害主要有环腐病、黑心病、干腐病和软腐病,防治上应采取预防为主,从大田、收获、入窖和贮藏等把

7、住各个关键环节,进行综合防治。1、种植无病种薯。因地制宜选择综合抗病良种,陇薯3号产量高,抗病性强,较耐贮藏,为首选品种。对于马铃薯环腐病应在播种时进行切刀消毒,避免切刀传病。2、加强田间管理。马铃薯生长期应增施磷肥和钾肥,增强抗病性,生长后期要加强检查,及时拔除病株;防治地下害虫,减少传病机会。3、适时安全收获。在土壤温度低于20℃时收获,降低马铃薯病害侵染机率;收获时尽量避免薯块机械碰伤,减少病害侵染通道。4、控制贮藏条件。马铃薯块茎贮藏最适宜的温度为l℃-3℃,相对湿度为85%-93%。贮藏前期应以降温散热为主,打开窖口,

8、通气孔经常打开,尽量通风散热。随着外界气温的降低,窖口早晚关闭,白天打开通风透气。马铃薯贮藏后,窖内初期温度应控制3℃-5℃,控制时间以2个星期为宜,促进伤口愈合;以后降低窖温,窖内温度应保持在1℃-3℃,控制其发病;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避免薯块表面潮湿和窖内缺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