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报告.doc

原发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报告.doc

ID:19934577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0-08

原发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报告.doc_第1页
原发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报告.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发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例报告【关键词】原发性;异时性;双侧;乳腺肿瘤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primarybreastcancer,BPBC)是指两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为多原癌的一种类型。两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者称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bilateralsynchronousbreastcancer,BSBC),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者称为双侧异时性乳腺癌(bilateralasynchronousbreastcancer,BABC),现报告2例BABC。1病例资料例1,女性,4

2、3岁。因右乳包块渐大2月,于2001年2月10日行包块穿刺发现腺癌细胞,而后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先后用CAF(表阿霉素70mg,环磷酰胺针700mg,氟脲嘧啶针750mg)方案化疗4周期,并进行了术后常规放疗左胸壁、内乳区、腋窝、左锁骨上区DT50Gy/25次/35d,化疗及放疗反应轻度。2006年4月9日初无意中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3d,约2cm×2cm×1cm,同年4月10日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左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癌并导管内筛状癌。2006年4月11日行术前化疗1周期,TE(紫杉醇240mg加表阿霉素90mg)方案,

3、化疗毒副反应轻度,1周后行左乳癌保乳术,术后病理为左乳腺癌术后,周围乳腺组织呈腺样改变,肿瘤内切缘、外切缘、上下切缘未见癌组织,腋窝淋巴结10枚,前哨淋巴结2枚,未见癌组织。2006-06-26、07-21、08-17、09-08先后4周期用TE方案化疗,化疗中白细胞最低达2.7×109/L,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后恢复正常,其间并进行左乳癌保乳术后放疗,采用6MVX线照射左胸壁、内乳区、腋窝、左锁骨上区DT50Gy/25次/35d,左乳DT60Gy/30次/42d,放疗中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现已健康生存1年余。例2,女

4、性,50岁。因右乳包块渐大1月,于2000年8月7日确诊为右乳腺癌,而后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先后用CAF(表阿霉素70mg,环磷酰胺针700mg,氟脲嘧啶针750mg)方案化疗6周期,并进行了术后常规放疗左胸壁、内乳区、腋窝、左锁骨上区DT50Gy/25次/35d,化疗及放疗反应中度。2007年10月6日因左乳无痛性肿块4月,检查发现左乳外上象限可见皮肤青紫,包块5cm×4cm×2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质韧,无波动,左腋窝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同年10月8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性

5、癌(9/18),术后行化疗1周期,CAF(表阿霉素70mg,环磷酰胺针700mg,氟脲嘧啶针750mg)方案,化疗毒副反应轻度,1周后行左乳癌术后放疗,采用6MVX线照射左胸壁、内乳区、腋窝、左锁骨上区DT50Gy/25次/35d,放疗中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现已健康生存3月,尔后再准备行化疗至少3周期。2讨论2BPBC少见,总的发病率并不高,各家报道不一,BPBC的发病率国外文献报道[1~2]为1.6%~13.2%,其中同时性BPBC为0.58%~5.7%;国内报道[3~5]为2.5%~3.67%,其中同时性BPBC为0.85

6、%~14.4%;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9-04-14-2007-11-08的放疗病人中,BPBC占乳腺癌的比例为2.5%(2/77)。对于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目前常采用国内外文献提出的:(1)两侧乳腺组织中分别找到原位癌成分,如导管癌、小叶癌等;(2)两侧乳腺癌病理类型不同;(3)两侧乳腺癌病理组织类型相同,而先发侧无局部复发、无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4)生长部位:原发乳癌多位于乳腺的外上象限,而转移性乳腺癌一般位于内侧象限或近胸正中线的脂肪组织中;(5)生长方式:边缘为毛刺状,而转移癌灶常为多发,呈膨胀性生长,周

7、边界限较清楚。BPBC的治疗与单侧乳腺癌一样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术后的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BPBC病因,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王勐[4]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00例临床分析,结果发现双侧乳腺癌组发病年龄及初潮年龄均比单侧乳腺癌早,且有显著差异(P<0.05),双侧乳腺癌组与单侧乳腺癌比较,有明显的乳腺家族史,阳性率分别为15%和5%(P<0.01),且多为绝经前发病(75%和58%)(P<0.01),相同分期的双侧乳腺癌组第一原发癌与单侧乳腺癌组相比,同侧腋窝淋巴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组第一癌术后放疗与单侧乳腺

8、癌术后放疗比率分别为69%和58%,二者无显著差异。余科达等[5]对119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预后进行了分析,双侧乳腺癌占同期可手术乳腺癌的3.67%(119/3239),双侧乳腺癌中位年龄46岁,单侧和双侧乳腺癌的总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后者的无病生存率较低,同时性和异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