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色粒肩天牛(国槐的毁灭性害虫)的调查

锈色粒肩天牛(国槐的毁灭性害虫)的调查

ID:19965134

大小:2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锈色粒肩天牛(国槐的毁灭性害虫)的调查_第1页
锈色粒肩天牛(国槐的毁灭性害虫)的调查_第2页
锈色粒肩天牛(国槐的毁灭性害虫)的调查_第3页
锈色粒肩天牛(国槐的毁灭性害虫)的调查_第4页
锈色粒肩天牛(国槐的毁灭性害虫)的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锈色粒肩天牛(国槐的毁灭性害虫)的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锈色粒肩天牛(国槐的毁灭性害虫)的调查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swainsoniHope)是中国森林植物检疫中的一种重要虫害,而它的的寄主植物国槐(SophorajaponicaLinn),广泛栽植于阜阳、淮北、宿州、淮南、蚌埠、六安、合肥等市,淮北、蚌埠市将国槐定为市树。近年来遭到锈色粒肩天牛的严重危害,死树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城市绿化成果和市容景观。同时该虫分布、危害在不断扩大和加重,因此,作者于近年进行了研究。1发生与危害锈色粒肩天牛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印度及缅甸;国内除安徽以外,分布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福建、河南、

2、湖南、湖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分布于阜阳、淮北、宿州、淮南、蚌埠、六安、合肥等地市。成虫取食危害国槐l~2a生小枝皮层,造成小枝条枯死;幼虫取食危害韧皮部及木质部,连续2~3a的危害后,因树皮剥离输导组织被破坏而使整体枯死。安徽长江以北各市行道树及单位绿化的国槐惨遭危害,死亡频频发生(见表l)。2形态特征成虫:雄虫平均体长3l.98mm12.86mm;体宽l0.55mm10.84mm;触角稍长于体,腹部末端不露出鞘翅;雌虫体长平均36.76mm12.57mm;体宽l2.00mm10.74mm;触角略短于体,腹部末端下弯且露出

3、鞘翅,背板、腹板中间凹陷。虫体黑褐色,全体密被锈色短绒毛,胸及鞘翅基部颜色较深暗。触角基瘤突出,柄节粗短,短于第3节,略长于第4节,各节生有稀疏的细短毛,但端部4节毛极少,第4节以后各节外端角稍突出,末端尖锐。前胸背板有不规则的粗皱突起,前、后横沟明显;两侧刺突发达,末端尖锐。鞘翅基l/4部分密布黑色光滑小颗粒,翅表散布许多不规则的白色细毛斑和排列不规则的细刻点,翅端平切,缝角和缘角均具小刺。体腹面的前足基节外侧具有不明显的白色毛斑。中胸侧板、后胸腹板及侧板、腹部第l~2节中部,第l~4节两侧,各具一个白色毛斑。卵:长椭圆形,乳白色,

4、平均长5.00mm10.23mm,宽2.05mm10.l6mm。幼虫:老熟幼虫黄白色。平均体长55.00mm1ll.00mm,头宽7.57mm10.46mm,前胸背板宽l0.4mm10.83mm。体扁圆筒形。前胸背板中前腹片分界明显,前区散生细毛,后区和小腹片褶密布凿刺状小颗粒,但不显著突起成瘤突。腹部步泡突扁圆形,具2横沟,两侧各具l弧形纵沟,中间及周围凸起部分均密布粗糙细刺突,腹部泡突具l横沟,沟前方细刺突多于沟后方中段。此虫与粒肩天牛(桑天牛)幼虫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粒肩天牛前胸腹板中前腹片的后区和小腹片褶上的小颗粒较为稀疏,

5、且显著突起成瘤状。蛹:纺锤形,体长39.5mm17.8mm,宽l2.8mm1l.lmm。翅贴于腹面,达第2腹节。触角贴于蛹体两侧,达后胸部,其端部弯曲。3."生物学特性3.1生活史锈色粒肩天牛2a1代,1代跨3a,以幼虫2次在被害木蛀道内越冬。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老熟幼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出孔盛期。6月中、下旬开始产卵,一直延续到8月中旬。幼虫于6月下旬、7月上旬陆续孵化,11月中旬停止取食,开始第1次越冬,第2年3月中、下旬幼虫恢复活动取食,11月中、下旬开始第2次越冬。第3年

6、3月中旬取食到5月上旬陆续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相继羽化(见表2)。4.生活习性成虫:刚羽化的成虫在蛹室内停息3~56后,清除蛹室上端的虫粪等,并咬破覆盖在羽化孔上的树皮,后爬出成圆形的羽化孔,其平均直径为12.1mm10.12mm。羽化的成虫只在无雨天气的14:00~04:00时出孔,其中以17:00~22:00时为出孔盛期。出孔后的成虫沿树干向上爬行至梢头啃食1~2a生枝皮,开始取食当年生嫩枝皮,以后主要取食2a生枝皮。取食时,或上下呈条状剥食外皮和韧皮部,条长常为14~35mm,条宽1~2mm不等;或呈环状剥食,或呈长方形剥食。

7、成虫食量较大,据室内饲养观测成虫每头241取食国槐枝皮10.7m2。雌虫食量大于雄虫,这是本身补充营养的需要,也是雌虫产卵时为多排粪便覆盖卵粒之需。据观察,经5~106取食恢复营养后的成虫,性方成熟。成虫多于白天在树冠枝条上进行交尾,以10:00~17:00时最盛。交尾呈背伏式,即雄虫伏于雌虫背上,一般长达2~71,甚至晚间下树产卵的雌虫背还偶有雄虫伏于其上,而实际上真正交尾时间仅为20~30min。交尾后的雌虫仍需继续取食1~36后,方能于夜间产卵。产卵雌虫一般于21100时(炎热天气推迟)从小枝沿树干缓慢向下爬行,选择直径8cm以

8、上干、枝树皮缝隙深而明显的部位(通常在胸高以下,随着下部受害加剧而逐年上移),先使身体与树干的纵向垂直,用口器将树皮缝隙底部咬平,向前爬行将腹末插入刻咬处,从副腺排出草绿色糊状粘液,作成“产卵槽”,再将卵产于平行于树干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