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血氧仪国外现状

脉搏血氧仪国外现状

ID:19995722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脉搏血氧仪国外现状_第1页
脉搏血氧仪国外现状_第2页
脉搏血氧仪国外现状_第3页
脉搏血氧仪国外现状_第4页
资源描述:

《脉搏血氧仪国外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1932年,Nicolai和Kramer这两位科学家研制接近于现今使用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1935年,Matthes研制了第一个双波长的耳部血氧测量探头。这种设备可以实现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但这种设备测量缓慢,需要频繁地校准,需要大量的辅助设备,并且不能有效的区分动脉和静脉血流。这种早期设备采用红光和绿光作为光源,改进后改用红光和红外光,提高了该设备的测量精确度。采用红光和红外光作为光源是我们现在实现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基础b1。1942年,Millikan使用一个加温的耳部探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对飞行

2、员在飞机大过载情况下发生短时丧失知觉的现象进行研究。Millikan将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装备在飞机上。1949年,Wood重新设计了脉搏血氧仪,给它加了一个峰值,进而计算出血氧饱和度的值。由于这种设备对光源稳定性有较高要求,没有应用于临床实践中。Wood采用的这种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一种最佳的无损伤检测血氧饱和度的方法。如Water01100A型血氧计,血氧饱和度测量范围60--100%时,精度超过±2.98%。这种方法采用两种波长,对红外光和红光的吸收进行测量,要求满足两个条件:①“无血条件”,即施加约20

3、0mmHg的压力把血从耳垂部挤走;②正常的血流,即用透照光使耳垂动脉化。在第一个条件下,测量的信号是与组织有关的光吸收,如肌肉、骨骼、皮肤等,但不包括血液的光吸收;在第二个条件下,测量的信号是与组织和血液有关的光吸收。第二个条件下测量的透射光强,减去第一个条件下测量的透射光强,最后剩下与动脉血光吸收有关的透射光强信号,由此去除了组织本身光吸收的影响;通过测量两个光波长的透射光强信号,利用公式算出血氧饱和度。然而Elam和Coworker在经过对受压耳朵的透射光研究后指出,即使加上200mmHg的压力,在耳轮里仍然保留

4、着一些血。另外,色素的消光系数在整体血里随着血细胞数目变化而变化;在血细胞数目较低的情况下,消光系数和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变为非线性,以致使用此方法产生的无血组织的光吸收与实际充血组织的光吸收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此法不能取消组织本身(如肌肉、骨骼、皮肤等)的影响。再者,由于每个人的组织成分不同,因此每次测量都需繁琐地调整。1964年,Shaw设计了一种八波长的自身调整的耳部血氧计喳1。如HP47201A型耳部血氧计。它的优点是避免了上述繁琐的调整技术,从650am到1050nnl的八个波长的光波,提供了一些有关耳朵

5、组织内大量吸收物质的一些数据。动脉血氧饱和度按下式计算:由于其中=1~8,代表不同的光波长,,是与光吸收系数有关的常数,并可以通过经验确定。该仪器的光纤传感器安放在耳垂上,仪器内部每分钟1300转的转盘四周上,均匀放置八个窄带滤光片,当其中一个滤光片转到光源前时,某一波长的光束通过滤光片经光纤传到耳垂部位,耳垂部位的光电转换器检测到这个波长的透射光信号,又经过光纤传回到仪器并记录下来:同理,其余波长的透射光信号也依次被记录下来。通过测量八个波长的光密度,避免繁琐地调整,排除色素、皮肤、骨骼、肌肉的吸收干扰,计算出血氧

6、饱和度。在60%以上的血氧饱和度范围内,与采集的动脉血样测量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后,相关甚好。尽管该仪器实用、准确且宜于调整,但是由于设备价格昂贵和体积较大,且其耳夹结构复杂,长期戴着不舒适、易损坏,因此只在从事心肺功能研究的实验室里得到了应用。1973年,日本人TahuoAoyagi对传统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他采用红光和红外光穿过测量部位中脉动的动脉血管,直接利用光吸收曲线法计算出脉搏血氧饱和度值而不需要繁琐地校准。开创了无创式血氧饱和度测量的先河;1974年世界上第一台无创式脉搏血氧仪问世:1

7、982年Nellcor公司研制出一种性能更好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仪N-100,并形成了一种标准模式,即采用发光两极管作为光源、硅管作为光传感器、微型计算机进行信号处理。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生物组织光谱学是光学和生命科学相互交叉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首先,细胞级的光散射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正常或病理作用下光散射还没有被说明;其次,能工作在临床环境中的可靠和易使用的时间或频率域仪器还存在很多问题;此外,需要进一步研究时间或频率域信号依赖组织光特性和几何结构的关系,特别是非均匀组织的情况,

8、以便优化特定应用中的算法和技术;最后还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临床评估,以便在常规临床中付诸实用。同时,应该注意到,充分发挥无损光谱学技术对于研究组织机能和结构变化的潜力,需要连续不断地多学科努力来解决。连续波光谱技术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利用。对红外光谱而言,组织是高度散射介质,大部分入射光被散射而不是被吸收,组织的散射作用使光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