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人教七上5

《咏雪》人教七上5

ID:20020549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咏雪》人教七上5_第1页
《咏雪》人教七上5_第2页
《咏雪》人教七上5_第3页
《咏雪》人教七上5_第4页
《咏雪》人教七上5_第5页
资源描述:

《《咏雪》人教七上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咏雪》人教七上5  《世说新语》以语言清淡简练,辞意隽永为著称,鲁迅谓之“名士底教科书”。课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咏雪诗”的语言运用和推敲上。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咏雪》人教七上5  《世说新语》以语言清淡简练,辞意隽永为著

2、称,鲁迅谓之“名士底教科书”。课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咏雪诗”的语言运用和推敲上。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咏雪》人教七上5  《世说新语》以语言清淡简练,辞意隽永为著称,鲁迅谓之“名士底教科书”。课文《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3、》,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定在“咏雪诗”的语言运用和推敲上。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⒈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⒉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⒊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  难点:体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4、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咏雪诗”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5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

5、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雪骤”、“白雪纷纷”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因风起”,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雪骤”“白雪纷纷”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雪骤”、“白雪纷纷”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飘”的状态,跟“柳絮因风起”更像,而盐只能是“落”下来的状态!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

6、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撒”和“因”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5: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欣然”“大笑”“乐”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撒盐”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

7、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6:我认为“公大笑乐”,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生7:从“公大笑乐”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

8、:(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