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

ID:20065032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_第1页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_第2页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_第3页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_第4页
资源描述: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  骨嗜酸性肉芽肿并不少见,但其临床和影像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影像学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需要与其它骨病相鉴别。为了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  1材料与方法  收集17例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的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2岁~40岁,平均年龄10.3岁。主要临床表现:15例局部疼痛或压痛,10例出现局部软组织肿块或肿胀,3例脊柱疼痛伴活动受限,7例患肢运动障碍,1例有外伤史。  17例患者均行C

2、T检查,增强3例;10例行MRI检查,增强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者6例,9例行x线平片检查。CT扫描仪为Philips256排螺旋CT机。对比剂采用欧苏,剂量1.5mmol/kg,流量3~3.5ml/s.MRI扫描仪为SIEMENS3.0T.扫描采用常规SE序列T1RI示骨质破坏区向颅骨内外形成软组织肿块,病灶在T1RI示病灶T1RI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影,1例边缘伴有较完整的环状短T2信号,周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髓及软组织水肿。  锁骨1例(图10),为多发病例。表现为锁骨胸骨端的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较清楚,病灶内无死骨

3、,无骨膜反应,周围伴软组织肿胀。  3讨论  3.1临床特征骨嗜酸性肉芽肿属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良性局限型,约占75%~80%,是一种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良性肿瘤性病变,好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2.5:1[1].本组17例病例中男12例,女5例,20岁以下患者16例,与文献报道相符。病灶多为单发,多发病变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本组1例为多发,患者为4岁女童,累及胸椎和锁骨。本病可发生在任何骨,但最常见于颅骨、脊椎、骨盆和股骨。临床表现比较轻微,多表现为局部肿痛及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是因外伤就

4、医时偶然发现。  3.2病因及病理1940年,Jaffe和Lichtenstein首先报道了本病,当时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炎症反应,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有研究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发性免疫调节性疾病,免疫系统的成熟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年龄越大,免疫系统越成熟,病情相对越容易控制[2].组织学上,本病属于X状内皮细胞系统增生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病变背景为炎症改变,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生,灶状出血、坏死及其组织反应。  Huvos研究指出本病具有特征性的暂时现象,即病变的发展和消退都很迅速[3].此现象与病

5、理发展关系密切。组织病理学上分为以下三期: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期,肉芽肿形成期和修复期。每期对应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伴软组织肿块。晚期以组织修复为主,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减少,骨质增生、硬化增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以上病理变化导致本病具有多发病变此消彼长和自限自愈的特点。  3.3影像学表现  3.3.1颅骨:颅骨病变常见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病灶呈溶骨性或穿凿状骨质破坏,形态不一,称为地图颅,为本病所特有。若内、外板破坏程度不同,可呈双边征.病灶内常见残留斑点状死骨,称为纽扣征.病变可跨板障、跨颅缝生长,局

6、部形成软组织肿块。CT可以更好的显示病灶的内部结构,骨皮质有无破坏和有无软组织肿块等情况,肿块多呈稍高密度影。病灶边缘较清晰,晚期可出现硬化,提示病变具有良性趋势。MRI上肿块T1RI影像表现提示病灶具有炎症的病理过程,对病变的诊断有提示意义,有利于与其它恶性骨肿瘤周围组织侵犯相鉴别。  3.3.2长骨:好发于骨干,其次为干骺端,罕见于骨骺。本组病例中,发生于骨骺1例,累及干骺端和骨骺1例,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原因可能与本组病例数过少有关。长骨病变多呈不同程度的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形态多样,常见多囊样洞套洞征象,病灶内见残留骨嵴[6].病变

7、早期和进展期边界可以模糊,修复期边缘可见硬化。有研究显示病变不同时期周围硬化的范围不同,越到后期硬化越广泛[7],病变的侵袭性越低。CT上骨皮质可出现特征性的小钻孔样骨质破坏,其形成机理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病灶直接侵蚀并穿通骨皮质所致,此征象少见于其他疾病。骨皮质内缘可呈弧形压迹,提示肿块生长缓慢,邻近骨质呈受压改变。病变周围常见葱皮样骨膜反应,密度均匀较致密,成熟度较高,且与邻近骨皮质间可出现薄层透亮影。骨膜反应累及范围较广,多超过病变范围[8],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病灶可以出现骨膜反应中断破坏形成Codman三角,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9]

8、.  本组有1例病灶出现上述Codman三角,需与恶性肿瘤相鉴别。恶性骨肿瘤的骨膜反应一般不成熟,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且低,可形成特征性的放射状骨针,提示肿瘤侵袭性强,破坏性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