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读者接受理论”之我见

翻译“读者接受理论”之我见

ID:20192123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翻译“读者接受理论”之我见_第1页
翻译“读者接受理论”之我见_第2页
翻译“读者接受理论”之我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翻译“读者接受理论”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翻译“读者接受理论”之我见:H059:B:1672-1578(2010)07-0048-01    :根据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理论,译文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根据读者接受理论解释译文读者对翻译行为造成的影响,译者在翻译行为中不得不考虑译文读者的因素。  关键词:读者接受翻译译者译文读者  一、读者接受理论  读者接受理论,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他们反对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而强调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阅读并非被动地反应,而是主动地参与,与作品进行交流、对话。该理论认为,一部文

2、学作品一旦进入社会,便与分离开来,成为一种客观存在。(谢满兰,2007)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读者不只是鉴赏家、批评家,也是作家,因为鉴赏和批评的本身就是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所以,文学作品不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和读者的共同作用写产生的。  二、译作的可接受性  翻译服务于读者,只有被读者认可的译作才能算是成功的译作,所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译作的可接受性。所谓译作的可接受性指的是译作的语言符合目标语言规范,能够为目标读者接受并理解。译作的可接受性具有不确定性,会因地因人因时而异。翻译理论中的归化和异化、

3、直译和意译以及种种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的讨论,说到底,都是围绕译作的可接受性而展开的。译作的可接受性是相对翻译标准的“信”(“忠实”)和“达”(“通顺”)而言的。(司显柱,2006)译作的可接受性既是译文对于目标读者客观产生的一种直觉的交际效果,又是译者主观努力的方向,因此它是一种面向读者的综合性的翻译标准。  译作的可接受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用不同的翻译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衡量译作的可接受性,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就译作的可接受性而言,传统翻译理论注重译作对原作的忠实性,并且认为只有忠实于原作的翻译才是可接受的翻译。在诸多翻译标准中,无不把“忠实”的标准放在首位。“

4、忠实是译者的天职。”(方克平,1999)在传统翻译理论看来,不忠实于原作的翻译即是对原作的背叛,是不可接受的。现代翻译理论认为,是否忠实于原作无疑是判断译作可接受性的重要标准,但并不是惟一的标准。好的翻译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忠实是很难的。在源语向目标语的转化过程中,从形式到内容都会遭到“背叛”。比如,汉诗英译中就存在着韵律和内容取舍的矛盾:保留韵律就会部分舍弃内容,保留内容就会舍弃韵律。对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古诗的翻译为:Abed,Iseeasilverlight,I].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P198-200.  [5]司显柱.2002译作一定要忠实原文吗?[

5、J].上海科技翻译第1期P44-4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