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种策略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种策略

ID:20211764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种策略_第1页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种策略_第2页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种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种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种策略一一◎张进军/河北省临两县黎傅寨校区一一〔摘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同时小学数学内容木身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木文结合小数学教学内容,提出了几种德育教育渗透的渠道。〔关键词)数学德育工作渗透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祌,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異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

2、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治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

3、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二、了解数学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数学教育不仅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文化,数学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着各种社会问题。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悠久的数学发展史,一章章记录着数学家执着坚定的毅力和为人类的数学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教师在授课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史上的一些背景内容,如我国古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

4、技进步中的贡献、课本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科学人生观教育的生动素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三、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我国着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

5、于公元前2000年就己经产生,等等,这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教材。2、用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树立崇高理想。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华罗庚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着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数学家希怕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持这一发现。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缋,能激励学生奋发学4。这样做有利于造就

6、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A)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A)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4、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概念很多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四、利用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这门学科蕴藏着丰

7、富的美育因素:抽象概念、数字图形、公式符号、命题模型、推理论证,思维方式的和谐、严谨、奇异的形式,数学的美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小到一个巧妙的解题方法,大到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正确性、简洁性、和谐性就是它的美学特征。数学中的表达形式、数学的证明方法和数学的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几何中的图形,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角、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体、正方体、球的认识和画法等,无论他们的简单和复杂程度如何,都各自具冇独特的美;还冇数学知识中的对称主要有轴对称美,如等腰三角形、矩形;中心对

8、称美,如平行四边形、圆等;形式上对称美,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正比与反比等。在教学中可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物体结构,如衣服、裤子、人体是轴对称的,揭示对称美,给学生领会对称美的价值。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冇助于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通过学生的“内化”,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