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ppt课件

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ppt课件

ID:20231098

大小:998.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11

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ppt课件_第1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ppt课件_第2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ppt课件_第3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ppt课件_第4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这首诗歌描述的是什么节日?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在你的家乡,端午节里有哪些习俗呢?端午习俗吃粽子悬艾叶和菖蒲赛龙舟端午日沈从文1.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民俗特点;2.学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及虚实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3.感悟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学习目标:字形辨析戍戌戊戎shùxūwùróng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十字交叉为戎(róng)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时间顺序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2、?2.作者是怎样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3.作者借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文中的“挥动”能否改为“摇动”?为什么?4.赛龙舟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1“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三个“莫不”写出了全茶峒人都去观看的热闹场面,刻画了茶峒人民风民俗的特点,体现了端午日赛龙舟这个传统活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2.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

3、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虚写:则是通过感受,想象,对比,映衬等手法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知识链接作者是怎样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直接描写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外貌)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桨手——带头的——锣鼓手——持、划拿 挥动 指挥敲打 调理动作描写:浆手划船鼓手、锣手擂鼓助威除了正面

4、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通过观众的反应及作者的联想来进行侧面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龙舟竞赛的热烈程度。正面描写桨手:锣鼓手:带头的:持划(动作)拿挥动指挥(动作)敲打调理(动作)侧面描写联想观众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外貌)紧张激烈团结合作赛龙舟捉鸭子热闹有趣(详)(略)3.文中的“挥动”能否改为“摇动”?为什么?不能换。因为,“挥动”这个词更有节奏感,符合带头人得身份,而“摇动”缺乏节奏感,所以不恰当,不能换。4.赛龙舟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悟韩国申遗引发的思考韩国把端午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一个没有自己文

5、化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丧失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怕的;只有使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链: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端午三首》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做《五连一测》上体验中考的第19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