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困惑与超越

经验的困惑与超越

ID:2027485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经验的困惑与超越_第1页
经验的困惑与超越_第2页
经验的困惑与超越_第3页
经验的困惑与超越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验的困惑与超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验的困惑与超越焦立刘海摘要:对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应试水平的部分老教师而言,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经验固然是一种宝贵的优势,但也有可能成为其专业发展的羁绊。因此,我们要从教师成长羁绊分析经验之忧、从关注师生发展寻求经验之解、从课程价值引领超越经验之上,真正学会善为人师,能为人师,不愧为人师。关键词:经验成长发展价值焦立,男,江苏省宜兴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刘海,男,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当一位教师工作时间较长以后,特别是经历几轮循环教学之后,他就变成了所谓的“老教师

2、”。这里的“老”主要不是指年龄的老,而是指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应试水平。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部分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想法和问题,认为讲课时的所谓探究、讨论是形式主义,都是给别人看的;学生课上不要乱讲话,认真听,听我讲;我讲了好几遍了,学生怎么还不知道在书上哪里。他们满足于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成绩,但当这些老教师以自己的经验面对新课程改革和紧跟时代潮流的学生时,“越来越不会上新课了”的感慨却油然而生。在全社会对“素质教育”达成共识的今天,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还是老师的

3、教育方式与理念问题,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一、经验之忧:成长羁绊老教师的经验是一个重要的优势,也是一个难得的资源。他们往往因此而具有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这是年轻教师所无可比拟的。但这些优势,有时也容易成为部分老教师教学路上的“绊脚石”。当经验演变成了经验主义,当教学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学情出发,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经验使他们习惯以“考试实用主义”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首先,在教学实践上,这部分老教师以考试说明为纲,注重“多快好省”地讲清楚知识点,把握重难点,分析易考点,区分易错点;他们不太关注如何去吸引学生、调动

4、学生、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对应试的技巧与方法把握非常到位。他们往往对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方法并不完全认同,因为那些东西对考试没多大作用。其次,从教学目标看,他们对学科知识与解题能力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实现。他们不太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往往把应该充满了生命活力的完整课堂分解成一个个不带感情色彩的知识考点。正是因为经验的存在,这些老教师不能够动态地研究学生,不会深入地钻研教材教法,不想认真地思考和撰写教案,不愿参加所谓“形式主义”的集体备课。他们容易自认为对学情熟悉了

5、,对教材读透了,喜欢主宰课堂。他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提问技巧、耐心倾听、生成点拨等不易坚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重视教学经验,因为这些经验是教师们长期工作的积累和辛勤付出的成果,也确实发挥了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但仅有这些经验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理解和认同新课程的理念,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发现式学习的体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知识的自然生成等等。要愿意去尝试和实践,而不能仅满足于考试成绩的取得。所以,老教师如果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大胆进行教学实践与学习探究,扬长避短,更容易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有效

6、课堂的打造。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部分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如下教学安排:劳动的意义基本不会考,略提一下;就业的意义,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知识点经常考,要重点讲;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知识点一般都是考客观题,略讲一下;如何来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知识点是重点,要多讲。一般而言,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老教师往往了然于胸……但这样的课堂往往只有考试而没有生活,只有教师而没有学生,成为缺乏生命气息和灵魂的课堂。有生命力的“新时代的劳动者”可以这样安排:以对新时代的劳动者的要求为主

7、线,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业观、权利观为核心。这种设计不仅包含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也融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可以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充满生命和人文关怀。一、经验之解:关注发展老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丰富之后,特别是教学考试成绩突出以后,便会逐渐树立自己的教学自信:学习重难点的分析、易错易混点的区分、易考点的理解、学情的掌控,等等。正因为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便容易在教学的很多环节上显现出不相信学生。学生可以自学懂的,要讲;学生通过探究可以理解的,更要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就是听,记,背,做。一

8、堂课基本都是教师在讲,当学生回答问题仅是为了配合教的讲的时候,当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只有讲授而没有倾听,当只会引领学生走向标准答案而缺少探究过程,只有成绩而没有学生的时候,便是教师不相信学生的时候。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成功的教育必须尊重、敬畏每一个生命,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指引学生在人生的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