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解郁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ID:20292541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解郁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_第1页
解郁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_第2页
解郁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解郁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郁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R283【】A【】1672-3783(2011)11-0318-01    【】目的优选解郁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从基质,冷却剂的种类,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配比等方面进行优选。结果制剂中部分药材采取乙醇提取,其余部分采取水提取;最佳滴制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为1:2,药物基质比例为1:2,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滴制温度85℃,冷却温度10℃,滴速20滴/min,滴距8cm。结论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该工艺合理、可行。  【关键词】解郁滴丸;正交试验;制备工艺  Studyonpreparat

2、ionforJieyuDroppingPills  MaQuan-Long1XuDong-Sheng2  【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theoptimumpreparationprocessforJieyudroppingpills.MethodsThepreparationconditions,suchasthedifferentkindsofprimarysubstance,coolingagent,theproportionbetarysubstanceetc.oldingprocess.ResultsSomekindsofher

3、bsumdrippingconditionsatrixethylsiliconeoil,thedrippingtemperatureperatureofrefrigerantinute,drippingdistance.ConclusionThetimeofdisolution、theappearanceandtheent,thetechnologyisreasonableandfeasible.  【Keym,滴速为20滴/min,滴距为8cm,冷却剂温度为10℃。  2.4验证实验以最佳成型工艺进行验证实验3次。即称取适量PEG4000与PEG6000与药物混匀,

4、倒入滴制罐中,85℃保温,滴速20滴/min,以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为10℃,进行滴制,结果见表7。  表7滴丸验证实验结果  实验号平均丸重/mg成品率/%溶散时限/minA40.295.815B41.095.017C39.594.816平均值40.295.216由上述结果可知此工艺是稳定可行的。  3讨论  3.1实验中多种因素均影响滴丸的成型和质量,如物料、基质、冷却剂、滴速、滴距、滴桶长度等,各种因素对滴丸成型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需综合考虑,可保证滴丸质量。  3.2在预试验中曾对清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后与基质混匀,因处方中大多数中药为醇提,所得干膏粉吸

5、湿性较强,不易粉碎,也不易与基质混匀,所以采用了相对密度为1.30(50℃)的清膏。  3.3在混合实验中,曾实验了三种方法,第一种为先将基质加热熔融,然后加入清膏混匀;第二种为先将清膏加热,再加入基质混匀;第三种为将基质与清膏混合后共同加热均匀,经试以第二种方法对于主药的混匀更为完全而且方便,故选择第二种方法进行混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