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道德的发展中文文献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

心理学课件道德的发展中文文献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

ID:20336753

大小:1.06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12

心理学课件道德的发展中文文献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_第1页
心理学课件道德的发展中文文献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_第2页
心理学课件道德的发展中文文献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_第3页
心理学课件道德的发展中文文献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_第4页
心理学课件道德的发展中文文献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课件道德的发展中文文献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DevelopmentofPreschoolers’MoralResponsibilityConsciousnessJXNU,psychology,comeon!【摘要】【关键词】该文通过个别访谈的方法,考察了96名3~5岁幼儿依据允许性、可变性、权威依赖性以及规则依赖性四种判断标准对同伴、以及成人主人公的道德行为判断及其归因。结果显示,多数学前儿童都能根据不同的判断标准对主人公行为做出符合道德规则的判断,表现出较强的道德责任意识,且这一意识在3~4、5岁之间获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尤其是在权威依赖性标准上

2、。归因分析显示近1/4的幼儿明确采用相应的道德规则对主人公的行为作出解释。这些结果支持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论,揭示出学前儿童很早就发展起来的道德责任,这对当前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启示意义。攻击行为倾向行为规则角色认知JXNU,psychology,comeon!道德责任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只要个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伤害性的结果,就会引发与道德责任有关的问题[1],因而可将道德责任看作个体面临道德问题时的参与意识和对困难的分担程度,它通常是由个体对与问题相关的道德规范的认知、情感及对行为的预期所决定的[2]

3、。1.引言JXNU,psychology,comeon!早期的研究者对儿童道德认知能力持较悲观态度,按照皮亚杰(1984)的观点,幼儿的道德责任意识表现为对成人单方面的服从,儿童要到10岁左右才进入道德发展的自律阶段,开始能够参与规则的讨论与制定,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3]。当前的领域特殊论者则不用经典的对偶故事法,而是根据被试在各种判断标准上的表现来探查儿童的道德责任意识。JXNU,psychology,comeon!如Smetana(1981)[4]早期选用规则依赖性、普遍性、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应受惩罚的程度(4个)作为判断标准,

4、而后Smetana(1993)[5]在对领域理论十几年的发展回顾中总结道,研究者使用的判断标准一般包括:允许性(permissibility)、规则依赖性(contingencyonrule)、普遍性(generalizability)、可变性(alterability)和权威依赖性(contingencyonauthority)(5个),这些标准从措辞、内涵和数量上都较早期研究更为严密和完善。列举了国外研究中有关道德判断标准的情况JXNU,psychology,comeon!尽管如此,当前的研究者在判断标准的选用上仍然依各自研究而异

5、。例如,Yau等(2003)[6]研究中涉及允许性、严重性、权威依赖性、普遍性、决定权定位等6个判断标准;而Mullins和Tisak(2006)[7]选用了5个判断标准,分别是行为评价、权威决定的合理性、可变性、规则依赖性、普遍性。不同研究者、甚至同一研究者所采用的这些标准之间一方面有交叉关联,另一方面对于类似的标准,其表述方式却很不一致,这使得不同研究、不同标准之间的可比性较差,需要进一步梳理。JXNU,psychology,comeon!国内的相关研究则比较缺乏,张卫等(1998)[8]曾采用允许性、严重性、普遍性和规则依赖性4

6、个标准调查了6~14岁中国儿童对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的认知,结果发现6岁儿童认为道德违规行为(如偷东西)比社会习俗违规行为(如上课吃东西)要严重得多,随年龄增长儿童更倾向于认为道德规则是普遍的、不可更改的,而社会习俗则是因社会背景而异的、较少具有普遍性、可以更改。列举了国内研究中有关道德判断标准的情况由于研究中被试年龄偏大,因而没有探测到儿童在不同判断标准上认识道德规则的明晰的发展脉络。JXNU,psychology,comeon!在各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中,最早受到研究者关注的恐怕是权威依赖性标准,人们很早就发现幼儿具有服从权威的倾向性,

7、例如他们认为对父母要说真话、而对同伴则可以说假话[3,9]。然而,领域特殊论者却对此提出了质疑。Smetana等(1990)[10]发现,3岁半以后的幼儿就可以通过权威依赖性标准——成人允许幼儿违反道德规则,但幼儿认为那是错误的,不接受权威意见;Laupa(1994)[11]和Tisak(1993)[12]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的发现,4岁左右的幼儿能够通过权威依赖性标准。JXNU,psychology,comeon!其一,采用判断标准的范式更有利于探测年幼儿童对权威的认知;上述矛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二,通常情况下幼儿一般将成人看作规

8、则的监督者和制定者,尽管在幼儿眼中成人可以制定道德规则、以及监督规则的执行情况,但还不能制定不道德规则。成人除了可以作为规则的监督者和制定者,现实中同样常见的情境还有成人作为规则违反者的情形。JXNU,psycholo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