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登庐山卧龙岗》赏析

诗《登庐山卧龙岗》赏析

ID:20341799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诗《登庐山卧龙岗》赏析_第1页
诗《登庐山卧龙岗》赏析_第2页
诗《登庐山卧龙岗》赏析_第3页
诗《登庐山卧龙岗》赏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登庐山卧龙岗》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登庐山卧龙岗》赏析这是一首按照中国传统诗词格律创作的七言律诗,作者左河水,发表于《江西诗词》2007第2期,《诗潮》2009年第4期,该诗描写了庐山卧龙岗的自然风貌与历史遗存,即作者登临过程中所见所闻的鸟语花香、绚丽山水及人文遗迹。七律·登庐山卧龙岗(左河水)春风起韵鸟同鸣,夜雨染妆水共青。摆首飞龙腾险壑,垂帘涌雾绕悬亭。云崖仰止疑无路,侧径攀爬又一重。欲觅朱熹留迹处,希波引入翠竹屏。注释1、卧龙岗:是一个在中国有六、七处的同名地点,如河南南阳卧龙岗、河北承德卧龙岗等。唯有庐山卧龙岗处于中国南方的名山(庐山)

2、之上,在星子县境内。它的瀑布与诗仙李白所赞叹的秀峰瀑布同源而分流,由岗巅至谷底轰然而下。深壑之中,苍崖壁立,恕瀑中泻。谷底瀑潭之中有黄石数丈,蜿蜒若龙。于是,人们把此瀑布潭称为卧龙潭,把山中之山岗称为“卧龙岗”。特别是朱熹在南康知军的任上进行的重修卧龙庵等活动,更使庐山卧龙岗名扬千里。2、起韵:韵指韵律,一种声音。起韵在此处指春风吹入山林,使树木的枝叶发出不同韵律的声响。3、染妆: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着色。妆指人的衣装服饰。此处的染妆指暖风的唤醒与春雨的滋润使卧龙岗的丛林苏醒,长出青绿的新枝润叶。4、摆首飞龙:指

3、卧龙岗蜿蜒曲下的水壑,举目远望犹如一条银色的龙飞腾下山。在卧龙潭旁至今留有古人“神龙见首”四个石刻大字。5、壑:指坑谷,深沟。多指山的沟谷。6、垂帘:意为垂下的帘子。此处喻指卧龙岗的瀑布。7、悬亭:庐山卧龙岗龙潭上面崖壁处建起的小亭子。8、云崖:指高入云霄的悬崖,形容山崖高而险。但这里的云主要是“垂帘涌雾”所致。9、仰止: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处指对瀑烟笼罩的高崖望而却步,无法前行。10、侧径:一般指狭窄的路。如唐·岑参《赴犍为经龙阁道》诗:“侧径转青壁,危桥透沧波。”此处指云崖之侧的

4、小路。11、重:读音为chóng,即层的意思,如:九重天,多重领导等。12、觅:即找,寻求、寻找。如:觅食、寻觅。13、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当年在南康知军任上,深爱卧龙岗,留下许多遗迹。14、希波:即刘希波,时任星子县旅游局局长,负责庐山卧龙岗旅游开发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15、翠竹屏:喻指竹林。“屏”原指屏风,是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这里是借喻和形容竹林的茂密与整齐。作品解读七律《登庐山卧龙岗》是诗人写登庐山卧龙岗过程所闻所

5、见的声色美景。首联和颔联都用工整的对仗句展现了诗人攀登庐山卧龙岗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颈联和尾联则写继续攀爬卧龙岗,再上一层及入竹林寻觅朱熹遗迹的情景。在首联,诗人以“春风起韵鸟同鸣,夜雨染妆水共青。”起笔,开门见山,直接描写刚刚进入“庐山卧龙岗”山间地段的所闻与所见:温暖的春风在山崖、在壑谷、在树枝轻轻地欢唱,已经度过寒冬的林中小鸟,快乐地在树枝跳来跳去、鸣唱如歌,春意盎然的卧龙岗,仿佛风与鸟在共同合唱,在山中飘荡“和声”的天籁之音。昨夜的蒙蒙春雨洒落在山中,再度唤醒片片山林长出了润枝青叶,使卧龙岗的林

6、木犹如用青色的颜料浸染了一般。诗人走在雨过天晴的早晨,尽情欣赏山林的枝叶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共青同舞,交相辉映。这首诗,诗人一开始就通过这一对偶句,给读者展示出一幕春风唱歌,春雨染色,声色俱佳的音频动画。颔联的第一句“摆首飞龙腾险壑”,是写诗人一行几人在登卧龙岗的途中瞭望壑谷水流弯曲而下,非常壮观,宛若一条巨型的白龙在卧龙岗的深壑蜿蜒而动,飞腾而来。也许,诗人这一形象的描绘因受到水壑旁古人书刻于巨石之上“神龙见首”四个大字的启示。颔联的第二句“垂帘涌雾绕悬亭”,写的是卧龙岗上以龙潭为中心的最著名的景观带,瀑布在高崖飞

7、泻直下,犹如一幕巨幅的银色垂帘高挂于山,气势非凡。瀑布泻落于龙潭,带珠溅玉,兴烟化雾,飘绕且笼罩着悬崖之中古朴的亭子忽隐忽现。颈联“云崖仰止疑无路,侧径攀爬又一重。”是具体写“登”的诗句。这里的“云崖”龙潭瀑布之崖,其“云”之貌,因“垂帘涌雾”所致。此高崖位于庐山的山腰,处于卧龙岗的上地段。诗人走到龙潭的水边,仰望前面云雾之上的陡峭悬崖,心里估计这可能是卧龙岗极顶,或者说是卧龙岗能够步入探寻的尽处。可是跟随刘希波从侧径绕行,探幽登岩,攀爬而上,又一重天地豁然开朗,放眼远处又一瀑布飞泻、水潭映天,草木茂密,景色迷人

8、。尾联“欲觅朱熹留迹处,希波引入翠竹屏。”是写诗人与其他项目考察人员对自然景观大饱眼福之后,还想认真考察这里的人文景观、名人遗迹情况,诗人由此而下笔。庐山卧龙岗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除了出彩的水光山色之外,就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理学家朱熹的文化遗存了。觅,即寻求,寻找,寻觅。因此,刘希波则把大家引入了一片茂密的翠竹林,去看看朱熹的故居、摩崖石刻等等遗迹。艺术赏析《登庐山卧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