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樊川doc

杜陵.樊川doc

ID:20425199

大小:11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1

杜陵.樊川doc_第1页
杜陵.樊川doc_第2页
杜陵.樊川doc_第3页
杜陵.樊川doc_第4页
杜陵.樊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陵.樊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杜陵、樊川的旅游资源唐朝的杜陵、樊川,是文人雅士、达官显贵聚集的地方,杜陵、樊川的历史几乎是半部唐史。它不但有说不完的宰相、政治家,还有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历史学家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记述者杜环。因为历史变迁,大多数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极少数人,因其文章传世,所以还像明星一样闪耀在天空。一、杜陵,樊川历史探讨这里的历史,北宋张礼《城南游记》是一份珍贵资料,但唐人的记载更为可信。现列举如下:张礼登少陵原,注曰:《长安志》云:…本为凤栖原,汉许后葬少陵,在司马村之东,因即其地呼少陵原。杜牧之《自志》云:葬少陵司马村。柳宗元《志

2、伯妣墓》曰:葬万年之少陵原。…汉总谓之洪固原,今万年县有洪固乡。…杜牧外甥裴延翰在《樊川文集序》中说:“长安南,下杜樊乡,郦元注《水经》,实樊川也。”李商隐《樊南文集》详注卷一按:“义山自序文称樊南生也。史记樊哙传:赐食邑杜之樊乡”。杜佑《通典》州郡三:“万年(县)。…有白鹿原,亦谓之灞上,霸陵也。有轵道,秦子婴降处。有少陵原,则汉宣许后陵。灞水。浐水,则荆溪,独柳下流也。渭水。御宿川,汉武帝游观,尝宿此川,故名之。汉南陵县城,在今县东南二十四里。又有汉杜城,则周之杜伯国地。…”1、杜曲,下杜,汉杜城,周杜伯国,实是一处。这里是

3、杜姓的得姓圣地,也是京兆杜陵杜氏发祥之地。杜牧有诗“大明帝宫厥,杜曲我池塘”。可见杜曲在他心中的地位。杜佑“樊川别墅”因在朱坡以南,杜曲旁边,所以初称杜城郊居。西北大学吕卓民教授曾说:2001年,一支来自新加坡的杜氏后人到杜曲寻访祖先。他们自称是福建泉州一代移居至海外的后裔,还成立了杜氏贞义祖祠理事会。不过那次寻祖很失败,杜氏后裔们带着族谱悻悻回到了新加坡。如果今天我们能转变按观念,把类似这些人吸引回来,不就可以提高杜陵樊川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吗。2、现在韦曲地区有一村叫杜城,但不是古杜城,所谓杜伯墓更是无稽之谈。极可能是唐

4、宰相杜黄裳和堂兄杜亚(拜淮南节度使和检校吏部尚书)家族的庄园。《唐书杜黄裳传》:贞元末,拜太子宾客,居韦曲。时中贵人欲请其地赐公主,德宗曰:‘城南杜氏乡里,不可易’。3、大兆村是汉朝的南陵县城,距唐朝的万年县署(东县门)二十四里,(唐朝一里约合540米)。少陵埋葬着汉宣帝在民间时的结发妻子许皇后,它是唯一中国皇帝真实的爱情故事的见证。4、樊乡,御宿川也就是樊川,因西汉樊哙封地而得名。5、樊川的潏水,也被唐人混称为“渭水”。不光杜佑《通典》称其“渭水”,《唐书》地理志也这样记载:“长安(县),…天宝二年,尹韩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门,置

5、潭于西市,以贮材木”。渭水主河道低于西市20多米,根本无法引入西市,只有潏水可以引入。所以这里的“渭水”就是“潏水”。当年杜甫回长安,住在杜曲不久,作《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和后来作《社日两篇》:“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渭北春天树和渭北童,都是说自己住在“潏水”北边的杜曲。《锦树行》里的“故国三年一消息,终南渭水寒悠悠。”也把“潏水”说成“渭水”。二、杜佑、杜牧的“樊川别墅”北京大学王力平教授在《中古杜氏家族的变迁》写道:(唐)真元末,杜佑坐镇扬州,“昆仲皆在朝廷”,“家财巨万”。因城南故园有“终南之峻岭

6、,青翠可掬;樊川之清流,逶迤如带”,买下并开始精心营建位于长安城南十六里(约合8.65公里)的樊川别墅,初名“杜城郊居”,以纪念杜氏家族“自汉建平侯(延年)徙杜陵,三守本封,几乎千祀”的光荣历史。激励子孙“不忘厥初,又以见积厚流泽,此焉往复”。1、杜佑(公元735-812年)是中唐著名的宰相、政治家、史学家。《新唐书》:佑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为人平易逊顺,与物不违忤,人皆爱重之。朱坡樊川,颇治亭观林苾,凿山股泉,与宾客置酒为乐。子弟皆奉朝请,贵盛为一时冠。天性精于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

7、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杜佑的《通典》总结了历朝兴衰的历史教训,系统的提出一整套治国方略。以儒家民本思想出发,认为治国“以食貨为之首,选举次之,官职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杜佑794年将《通典》呈献给朝廷,受到普遍赞誉,也受到唐德宗信任。803年回朝任宰相。805年德宗死后,顺宗未继位就患重病,不能说话,由杜佑摄冢宰。朝中对是否由太子监国产生分歧,两派虽有斗争,但在他主持下,政权平稳过度,唐宪宗继位。因杜佑思想影响和推举,这时涌现一大批优秀的政治人才,如柳宗元、刘禹锡,郑余庆、权德舆、杜黄裳、李绛

8、、李吉甫、裴度、白居易、元稹、韩愈等,为唐宪宗中兴奠定了基础。2、杜牧(803—853)23岁写出《阿房宫赋》,26岁二月中进士,闰三月又登贤良方科。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当时牛、李党已争形成,杜牧受恩于牛党吴武陵,思想又倾向李德裕,因此长久不得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