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方式改良的探讨

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方式改良的探讨

ID:20426435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方式改良的探讨_第1页
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方式改良的探讨_第2页
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方式改良的探讨_第3页
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方式改良的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方式改良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方式改良的探讨陈钰王书宏(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山东蓬莱265600)【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09-02【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皮肤和皮下组织缝合方式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2600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即间断缝合皮下脂肪4-5针,观察组皮下脂肪不予缝合。结果观察组切U愈合率98.85%,显著高于对照组95.78%(P<0.01);观察组脂肪液化切口裂开1.15%(P

2、<0.05),显著低于对照组3.46%;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o结论皮下脂肪不予缝合,对预防术后切U脂肪液化是一种省时、易行、疗效好、简单的方法。【关键词】剖宫产皮下脂肪脂肪液化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剖宫产率的增高,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脂肪液化不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它的发生主要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脂肪的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的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它的发生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延K:了切口愈合的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针对产科剖宫

3、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切U脂肪液化,我们对刀口缝合方式进行了彻底改良,明显降低了术后刀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2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我院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病例2600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9.27岁,孕周34+2周一42+2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0例,两组均釆用下腹部横切口,年龄、剖腹产指征、孕周、产次、体重指数、营养状况、高危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色素水平、术后应用抗生素及麻醉方式、缝合至前鞘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以3-0丝线间断

4、缝合皮下脂肪4-5针,观察组皮下脂肪不予缝合,仅对出血点以3-0丝线结扎止血。皮肤同方式缝合,即以3-0不可吸收扣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术后常规沙袋压刀口6小吋,术后常规护理,一代类头孢菌素或青霉素抗生素常规静点24小吋,3天换药,5天拆线出院,6周后门诊随诊。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冇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1.4结果见下表。两组缝合方法愈合情况对照术后5-9天切U全部或部分自然裂开,深度直达腹直肌前鞘,或者切U的表皮并未全部裂开,但皮下脂肪已液化成空腔,但切

5、口内没冇血液或脓液,可见黄色液体外溢,患者感疼痛肿胀,局部没奋红肿等炎症反位,仅因为脂肪液化引起[1】,观察组发生刀U液化的例数为15例,对照组发生刀UI液化的例数为45例,观察组刀口液化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冇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o2讨论2.1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0前尚无统一标准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进行判定,一般认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应诊断为切U脂肪液化[2】:(1)发生在术后3〜7天,除切口有较多黄色渗液外,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后可见冇较多黄色液体

6、自皮下渗出;(2)切U愈合不良,皮下组织呈游离状态,可见脂肪滴漂浮在渗液中;(3)切口无红肿、压痛,切U边缘及皮下组织均无坏死征象;(4)将渗出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进行3次培养均无细菌生长。2.2脂肪液化的原因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剖宫产率的增高,手术切U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腹部刀U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很多,肥胖为常见的原因。首先皮下脂肪是一种黄色脂肪组织,它的特点为血运差、愈合能力低,其次肥胖者皮下脂肪的厚度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难度,再次手术本身也会对脂肪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以上均可导致脂肪组

7、织发生缺血、无菌性坏死,产生渗液,影响伤口愈合,故肥胖是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妊娠水肿、滞产的患者手术操作相对闲难,手术吋间相对延长,肿胀的脂肪组织术后不容易吸收,也是影响切U愈合的重要因素;孕妇大多合并贫血,自身愈合能力低下,使切口局部组织愈合力减低,都可造成切口不愈而裂开[3】,剖宫产术中羊水成份,常有胎粪等因素对皮下脂肪的化学刺激均不利于脂肪层的愈合。2.3缝合技术是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切口的愈合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炎症细胞的趋化积聚,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冇丝分裂加快,胶原蛋白及其他基质的积累沉淀等这些均为有利于

8、切U愈合的因素。切U引流不畅导致积液,切U内感染,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分裂速度减慢,胶原蛋白合成不足,内芽组织的老化,创面局部渗出液蛋白酶活性过高,局部血供不良等均为延迟或阻碍切U愈合的因素。传统方法皮下脂肪多针缝合太松不利于促进组织愈合,太紧则局部血液循环不畅[4】。并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