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

名老中医之路

ID:20443539

大小:762.00 KB

页数:397页

时间:2018-10-13

名老中医之路_第1页
名老中医之路_第2页
名老中医之路_第3页
名老中医之路_第4页
名老中医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名老中医之路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www.taozhy.com)目录汪逢春徐小圃先生治学二三事王静斋孔伯华先师蒲辅周的治学精神与医学成就忆先父蒲辅周先生的治学经验回忆吴棹仙老师李斯炽教授治学纪要忆肖龙友先生忆龙友先伯忆陈鼎三先生曹炳章先生治学侧记袁鹤侪一代名医一一施今墨从施今墨老师获得的学识和教诲万里云天万里路(邓铁涛)我的六十年岐黄之路(王渭川)闯出一条新路(王鹏飞)迂回曲折艰难困苦(叶橘泉)弥甘蔗境忆从前(刘树农)涉医征途回眸(关幼波)有益的回忆(江育仁)治学三部曲(朱仁康)医海春秋(孙允中)我是怎样学习中医的(沈仲圭)学到老学不了(沈六吉)治医一生

2、(何世英)医学生涯六十年(陈源生)我的学习方法和临证体会(杨永璇)祖述宪章发扬光大(吴考檗)精研潭思老而弥笃(张伯臾)学无止境学无快捷方式(张珍玉)从医回忆录(周筱斋)学无止境锲而不舍(哈荔目)满目青山夕照明湖(洪子云)中医学术应当发展提高(祝谌予)我学习伤科的四个阶段(施维智)名老中医之路更多中医古籍请访问淘中医网(www.taozhy.com)目录汪逢春徐小圃先生治学二三事王静斋孔伯华先师蒲辅周的治学精神与医学成就忆先父蒲辅周先生的治学经验回忆吴棹仙老师李斯炽教授治学纪要忆肖龙友先生忆龙友先伯忆陈鼎三先生曹炳章先生治学侧记袁鹤侪一代名医一一施今墨从施今墨老

3、师获得的学识和教诲万里云天万里路(邓铁涛)我的六十年岐黄之路(王渭川)闯出一条新路(王鹏飞)迂回曲折艰难困苦(叶橘泉)弥甘蔗境忆从前(刘树农)涉医征途回眸(关幼波)有益的回忆(江育仁)治学三部曲(朱仁康)医海春秋(孙允中)我是怎样学习中医的(沈仲圭)学到老学不了(沈六吉)治医一生(何世英)医学生涯六十年(陈源生)我的学习方法和临证体会(杨永璇)祖述宪章发扬光大(吴考檗)精研潭思老而弥笃(张伯臾)学无止境学无快捷方式(张珍玉)从医回忆录(周筱斋)学无止境锲而不舍(哈荔目)满目青山夕照明湖(洪子云)中医学术应当发展提高(祝谌予)我学习伤科的四个阶段(施维智)医途回

4、首五十年记(高式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探索肿瘤的治疗(钱伯文)习医、临床回首录(韩百灵)习医回忆(屠揆先)从师和交友厚积而薄发(董德懋)治学杂谈(谢海洲)梅花香自苦寒来(楼百层)学医在勤奋临证贵辨析(路志正)我学习中的几点体会(蒋洁尘)采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裘笑梅)治学之道在于学「问」(赵菜)悬壶生涯六十年(赵炳南)勤奋读书不断实践兼忆瞿文楼、韩一斋、汪逢春先生我所走过的学医道路(谭日强)学然后知不足(潘澄濂)汪逢春    【汪逢春小传】汪逢春(1884~1949),江苏苏州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努力提携后学。一九三八年曾任国医职业公

5、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一九四二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材做出了贡献。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汪逢春,生于一八八四年五月二十九日(清·光绪十年甲申五月初五日),故于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农历己丑年七月二十日)。毕生热心公益事业,尤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一九三八年成立国医职业公会,汪逢春被选为公会会长,同时筹备《北京医药月刊》,于一九三九年一月创刊,先生亲自主持笔政,并为该刊撰文,以资号召倡导。一九四二年曾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于北京天安门内侧朝房,为中医中药界培

6、养人才,虽是短期培训性质,但纠集同道多数是有真才实学的前辈,如瞿文楼,杨叔澄、赵树屏等都是主讲教师,近代名医郭士魁、王鸿士等就是当时的学员。    汪逢春精究医学,博览群籍,虚怀深求,治病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在京悬壶,门庭若市,妇孺皆知其名。《泊庐医案》一书序云:「汪逢春先生诊疾论病,循规前哲,而应乎气候方土体质,诚所谓法古而不泥于古者也。每有奇变百出之病,他医束手者,夫子则临之自若,手挥目送,条理井然,处方治之,辄获神效。」他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见有:《中医病理学》(1942年,北京医学讲习所铅印本)《泊庐医案》(1941年,谢子衡等学员手辑,

7、华北国医学院铅印本)《今冬风湿症之我见,愿与诸同人商榷之》刊《北京医药月刊》第二期(1939.2)《猩红热与痧疹之分辨》刊《北京医药月刊》第四期(1939.4)《为本市小儿科专家谨陈刍言,希鉴纳之》刊《北京医药月刊》第五期(1939.5)    《泊庐医案》是门人弟子辑录的,可代表汪逢春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他去世后门人冯仰曾医师曾在《中医杂志》一九五八年八月号中介绍医案数则。北京中医学院温病学教授赵绍琴医师曾在他所编着的《温病纵横》中洋为介绍其业师汪逢春治麻疹经验。「麻疹初起,风热内蕴,肺先受邪,咳嗽声重,鼻塞流涕,夜寐不安,小溲色黄,舌绛苔厚,脉象滑数

8、。治以清风热而兼透疹。宜避风慎口,防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