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中医》

《逝去中医》

ID:20444546

大小:41.4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9

《逝去中医》_第1页
《逝去中医》_第2页
《逝去中医》_第3页
《逝去中医》_第4页
《逝去中医》_第5页
资源描述:

《《逝去中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年1月27日《逝去的中医》讲座内容摘要  1、从巫谈起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诗人元稹的凄婉绝唱。楚国宋玉在《高唐赋序》中讲述楚怀王游巫山高唐遇神女“愿荐枕席”,天亮分手时,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神女幻化巫山云雨,令人心驰神往。   巫文化源远流长,什么是“巫”呢?在《说文》中:“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是个象形字,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动的形状。在《初刻拍案惊奇》中有这样的话:男觋女巫,自古有之。汉时谓之“下神”,唐世呼为“见

2、鬼人”。觋,念“xi”二声,繁体为“覡”,指男巫师。巫从旁望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唐·韩愈《师说》商代的巫地位较高。周时分男巫、女巫,司职各异,同属司巫。春秋以后,医道渐从巫术中分出。   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昔陶唐氏之世.....民气郁閼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这是祖先的原始舞,也叫巫舞。巫舞关系到一个文化起源的问题。在远古的蒙昧时代,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当然包括自身,开始是一个浑浑噩噩的状态。随着劳动的复杂化,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功能和语言、思维功能也有了大幅度的进化,人类的主观世界的意识活动开始“独立”,逐渐主宰人

3、的生命活动。这个阶段是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也是人类的超常智慧开发的阶段。哪些人能够开发出超常智慧呢?应是极少数的人。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是有常态和超常态之分,极少数敏感的人,在某种条件下,开发出超常的智慧。在劳动之余安安静静的休息,“古者民神不杂”,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劳动中的形体引动,娱乐中的舞之蹈之,在“恍兮惚兮”中强化了常态的肢体功能和大脑的超常的智慧。如治病的能力,意识的感知能力等等。据说现在北极的猎人,有些能够知道20公里内猎物的情况,这也是“神”纯净不杂,是意识的感知。   这些具有超常智慧的人逐渐成为后世所称述的“巫”和“圣人

4、”。在他们身上自发呈现的特殊现象,古人不好理解,今人也是一样。巫,以舞降神。应该是在“舞蹈”时,进入特殊的状态,类似于后世的“自发功”。古人纯真,思维意识易于同步,在“巫”的领导下,群体的自发功“宣导以舞之”是可以想象的,这也就是“巫舞”。“巫舞”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开发,世界各地都有这个现象。   上古的圣人,如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等,可能就是这一类“巫”,具备超常智慧的人类代表。   在《书经·伊训》中有:“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巫是在跳舞和歌唱中来“交通人神”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形式呢?在舞蹈中叫、喊、唱,可

5、以使其进入特殊的状态,为人诊治疾病。后世的巫师跳神治病是一脉相承。在这种入静专一的状态下,可以产生幻觉,如光芒四射的高大形象,听到各种声音和“启示”,使之产生超自然力量的心理。在《列子》和《庄子》里都有真人“蹈火不热”的记述。现在的萨满教还在流行蹈火舞,在巫师的指挥下,众人起舞,赤足走过烧红的铁板或火红的木炭。我国的黎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在选新萨满的领神仪式,仍有“上刀山”、“下火海”等内容。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在原始自发功的状态下,“巫”就被看作之交通人与超自然力量的媒介。  (2)在《国语·楚语》中有这样的记载: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

6、谓重、黎(相传掌管天地的两个大臣)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平?”   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日觋,在女曰巫。”   这里讲了做巫的条件,“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要精明、专一、虔诚。达到“智”、“圣”、“明”、“聪”。后面还讲了要具有祭祀的礼节、服仪、生产、生活的知识等等。上古时代的文化多与巫有关。   《山海经·大尧西经》说灵山有:巫咸、巫即、巫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

7、百药麦在。灵山,指巫山,有学者认为,此巫山是广义的巫山,即以神农架为中心的巨大山岳。“十巫”就分布在这一巨大山区,“分地而治”。   “十巫”中的“巫姑”可以理解为“女娲”。最近读窦玉杰著《宇宙之旅》著述女娲补天是在土星爆炸而打破了天,在大洪荒之后地球的季节出现了与洪荒之前大的不同,一年三百六十六日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日期出现了破日,需要重塑周年历法。在女娲的测算补天的基础上,后人采取了闰年的办法,逐步制定和修复了适宜的六十甲子纪年法。女娲是传承上古文明的使者,是一位伟大的祖母,是人类尊敬的伟大的天文学家。   《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我

8、们先看这个“筮”字,念“shi”,四声,是个会意字,从竹,从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