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必然关系08825

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必然关系08825

ID:2045098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必然关系08825_第1页
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必然关系08825_第2页
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必然关系08825_第3页
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必然关系08825_第4页
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必然关系08825_第5页
资源描述:

《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必然关系088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的必然关系08825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的必然关系.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剖析金石碑帖与美学的必然关系分类:书法与美学论文题目:剖析金石碑帖与书法的必然关系论文大纲:金石碑帖金石碑帖的起源金石碑帖的用途金石碑帖与书法金石碑帖与书法的必然关系论文内容:作为课余的兴趣爱好我个人很喜欢各类金石,也很喜欢先秦文学,秦篆等等,又因为金石碑帖与最爱的秦朝颇有渊源,所以选择了这个论文题目。《说文解字》中对碑的定义很简单:“碑,坚石也。”就是坚硬的石头。碑的说法最初起源于周代,含有三种意义。作为专属名词是指“日景

2、之石”,相当于日晷的用途。《仪礼·聘礼》中有:“东面北上,上当碑”之说。郑玄解释为:“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碑还有拴马蹬的意思。《仪礼·祭义》:“既入庙门丽于碑。”孔颖达注解的版本上有:“君牵牲入庙门,系著中庭碑也”的解释。而最为贴近金石书法中“碑”的定义为:“墓所下棺之大木,形如碑。”《丧大记》:“凡封用颎,去碑负引。”“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学习书法时临摹的样本”。可见只是一种形式,与书法本身并没有紧密的关联。而“金石”我认为,是指碑帖的形式。就如唐太宗爱好王羲之的行草书,把《兰亭序》模刻到玉版上,将拓本赏赐群臣。

3、“玉”即是“金石”中的“石”;而金,应该是类似布帛之流的材质。碑虽然很早就出现了,然而碑帖出现的时间却晚得多了,有考证的最早时间为战国时期,而且并非刻碑,只称作刻石,用来记录国家或帝王的功绩,或者是赞颂某位神祗。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刻石记功,只称“刻石”,未尝称“碑”。《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中称刻碑始于东汉之初,而盛于桓、灵之际。刘熙《释名》中说道石碑一开始用以拴马,刻在上面的文字也称为“碑”。分为碑文、碣文、石经、摩崖石刻以及墓志、经幢等。碑文刻在长方形的石碑上,碣文刻在圆首形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

4、碣”上,《后汉书》中《窦宪传》里就有“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的句子;石经指刻在石上的经典,如东汉熹平四年(175年),史称《熹平石经》的石经;墓志是埋在墓内的墓碑或砖,上面所写或刻的即是墓志,一般为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等;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文字一般为楷书,隶书,篆书甚为难得;摩崖石刻则指刻有文字的山崖、石壁等天然石。南京牛首山上也有一块摩崖石刻。《语石》中有“今人碑帖不分,凡刻石之文统呼为碑,及墨而拓之纸,则又统称为帖,虽士大夫未能免,俗甚矣其陋也”的句子,可见“帖”即是碑拓的复制品,专门用以研究和学习。金石碑帖最初是用来供人临摹

5、学习,这一点已是毋庸置疑。正是由于这最为普通的一点,早期的金石碑帖大多数均是名家的书法作品。所以它们不仅成为了珍贵的书法学习的资料,而且也见证了书法字体的演变。至今很大程度上,金石碑帖也被用作历史资料以及考古研究的一部分。由于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金石碑帖也成为收藏家们的挚爱。如欧阳修就收藏了大量的金石碑帖。金石碑帖与书法的关系很微妙。先有文字而后有碑帖,这是很自然的。然而自从秦始皇令李斯创造小篆统一文字后,书法才真真正正成形。而金石碑帖也一路见证了书法的发展。时至唐宋时期,书法的繁荣鼎盛又反过来推动了金石碑帖的发展。两者简直是焦不离孟

6、,密不可分。我个人认为金石碑帖与书法的必然关系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传承依存:正如上面所说的,金石碑帖传承着书法的精髓与精神,也依附着书法而存在。大部分金石碑帖被传承下来都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书法要想流传后世,光靠纸竹布帛是远远不够理想的。临摹学习:正如老师所言,学习书法不可避免的就是临摹名家真迹。不过名家的真迹何等珍贵,而且是否存在都难说,又怎么能随便就拿来临摹。而碑帖就弥补了这个巨大的缺陷,尤其现今的印刷术使得几乎人人都可以一手一个《温彦博碑》,为书法的普及和发展可谓立下汗马功劳。收藏研究:用于收藏了的金石碑帖是原件,而研究可以不必使用

7、原件。对于书法的狂热爱好者来说,一副名家的金石碑帖不仅可以用来赏心悦目,就其艺术及历史上的价值而言更堪作传家之宝。矫正谬误: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及其夫人李清照,毕生钟情金石碑拓,并且用20年的时间写成了《金石录》。该书中有“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皆具载之。”之句。可见参考金石碑帖可以纠世人对正书法作品的中部分谬误。创新源泉:金石碑帖也会成为文人墨客创作的源泉。例如:金农、郑板桥从汉碑中创出了“漆书”和“六分半书”。乾隆嘉庆时期,古碑大量出土,时人从唐朝的碑刻中蜕变出新,形成“碑学中兴”,嘉庆年间成书的《金石

8、萃编》共160卷,收录各式金石碑帖1200有余。可见金石碑帖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句话简单带过。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书法历史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然而现代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