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合作时机

把握合作时机

ID:20504219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1

把握合作时机_第1页
把握合作时机_第2页
把握合作时机_第3页
资源描述:

《把握合作时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把握合作的时机,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福建省清流县嵩口曾秋香邮编:365307     据报载:“美国一位学者曾对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的获奖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第一个25年中,有41%的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是与别人合作完成的,在第二个25年里,获奖者中合作研究的人数上升至65%,而在第三个25年中更是达到了79%之多。”现实中的无数事实也证明,许多重大发现,都不再是孤军奋战的结果,而常常是群体智慧的结晶。这说明合作已经越来越成为个人发展仍至事业成功的一大前提,也日益成为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小学阶段,合作对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克服

2、自我主义,改善同伴关系,发展道德自律,提高社会交往技能等,意义都将十分重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合作学习,形成创造合力。而时下,许多专家、学者们多从合作意义的界定、合作的原则、合作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详细论述,而对合作的时机把握阐述较少。其实只有恰当地把握了合作的切入点,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把握不好合作的时机,合作学习很可能成为空架子。何时该合作,如何适时把握合作的最佳切入点,是当今教师们深感难以把控的难题,现就根据自己的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时学生合作时机的把握,谈几点做法。一、

3、在初读感知后合作初读感知课文后,学生虽获得了关于课文内容的诸多信息,但所获得的信息终归不全面,对课文的认识也还粗浅,他们有交流的欲望,也有一定的交流基础,这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正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需要。为让他们都有机会交流自学所得,我引导学生从三个层次进行合作:一是同桌合作,同桌间互相交流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以及难以理解的问题;二是前后桌四人合作,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思路、对课文重点的把握等等交流各自的阅读所得,并把同桌交流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带到四人小组上讨论,共同综合出本小组的阅读收获,并推选出本组的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三是全班合作。围绕自学要求组织全班交流,对组内

4、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拔。二、在产生疑惑时合作。现代心理学指出,每个学生是一个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丰富的感觉世界和多彩的经验世界,都可以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但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假设和推论往往存在片面性。此时他们总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希望了解到别人的见解,内心产生强烈的交流愿望。因此,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若能抓住机会,及时组织有效的合作、讨论、交流活动,将能促使他们多角度地去思索、梳理、表达,并学会倾听、接纳、争辩与反思。在互助的过程中了解问题的不同侧面,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达到更加的饱满,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把

5、握更趋全面、更有创新。如教《草般借箭》,学完课文后,有学生提出:“课题上的‘借’字是否用得恰当?因为‘借’要经过曹操的同意,但课文中却没有写经过曹操的同意,怎么叫‘借’呢?倒象是‘骗’箭啊。”是啊,是“借箭”还是“骗箭”呢?当场就有学生叽叽喳喳议论开了。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释疑。通过学生交互式的合作讨论,在小组反馈时发现了如下精彩的发言:生1:我们小组认为可以用“草船借箭”做课题,因为课文告诉我们,船上的草靶子插满箭之后,诸葛亮有吩咐军士们齐声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不是说箭已经收到,在表示感谢吗。生2:我们小组认为这个“借”字有其深刻的含义,诸葛亮得到这十万支箭,不是不还,而是在

6、战争时再如数奉还,这就叫“有借有还”。生3:孔明虽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曹操那“骗”来十万支箭,但“骗”字明显含有贬义,课题用“骗箭”会损害诸葛亮的形象,用“借箭”更能体现诸的神机妙算。学生4:我们组认为战争中不存在“骗”的问题,不是有“兵不厌诈”的说法吗,只有用计谋才会打胜仗。学生分析得多好呀,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品味到一个借字,充分体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聪明才智和雄才大略。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合作探究,学生对原有的疑惑才会有更深的认识,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才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三、在思维出现碰撞时合作。学生理解出现分歧时,往往会自行争辩,当他们的争辩是无序、混乱的。这时教师

7、不能简单做出结论,捧给答案,而应把握时机,抓住主要矛盾,引导争辩,让他们在争辩中合作,在合作中领悟。如阅读《田忌赛马》,学生有的认为:孙膑虽然让田忌取得了第二场比赛的胜利,但他这种方法却违反了比赛的规则,实在不可取。而有的学生认为:这并没有违反规则,只是采取了巧妙的方法而已。这时教师可仿照大学生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争辩:你赞同谁的看法,你就站在支持的那个同学那边(中途允许改变立场),去帮助他说理,直到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