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

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

ID:20563336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3

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_第1页
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_第2页
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_第3页
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_第4页
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  摘要: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

2、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现象学;纯粹哲学;不纯粹哲学;对话主义  1    对于整个传统西方哲学史而言,如果可以用几个关键词做出概括的话,那么“纯粹”(pure/rein)一词,绝对足以担当此重任。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对“纯粹哲学”进行全面论述的哲学家恐怕非康德莫属了。在康德那里,“纯粹”意味着一种形式的东西(时空形式和先天范畴),由此构成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必然性”“可靠性”的最重要前提。而胡塞尔差不多是在同等意义上从康德那里继承了“纯粹”概

3、念,并且将其发扬光大,作为一生矢志不渝的哲学追求。日本学者鹫田清一在他的《梅洛-庞蒂》一书的前言中讲述了一个故事,说胡塞尔曾经带着孤寂的心情回忆自己的幼小时代:别人给了一把刀,因为刀不快,所以反复地磨,最后对磨刀本身入了迷,等察觉时发现刀已卷刃,什么也切不了。[注:参见鹫田清一《梅洛-庞蒂——认识论的割断》,刘绩生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这一略带“悲壮色彩”的故事可以看做是胡塞尔的“纯粹哲学”生涯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好似谶言一般,暗示了胡塞尔现象学,甚至是整个现象学运动将是个充满矛盾、纷争

4、的迷惑之途,恰如保罗•利科的评价:“(现象学)是胡塞尔研究的变种和由胡塞尔那里产生出来的异端的总和”[1]801。以至于,梅洛-庞蒂在其《知觉现象学》的前言中一开始这样写道:“什么是现象学?在胡塞尔的最初著作出版后的半个世纪,还要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离奇的。然而,这个问题远没有解决”[2]1。实质上,梅洛-庞蒂提到的“这个问题”以及他所要试图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现象学应该继续执守于“纯粹之思”的理论世界,还是应该通过一种“不纯粹”的方式走向原初的生活世界的问题,简言之,也就是现象学在“纯粹

5、”与“不纯粹”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乎“现象学”能否得以真正确立的根本性之所在。然而,一个世纪过去了,问题非但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反而显得更加的波诡云谲、莫衷一是,同时也日渐成为了当今国内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话题[注:2006年10月中旬,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文化哲学暨现象学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现象学与纯粹哲学”。与会代表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也促使了笔者对此问题进一步的思考,遂成此文。]。有鉴于此,我们将以一种谱系学的视角,从现象学的诸多文本出发,试就这一问题给予新的理论解读,

6、既就教于学界同仁,又姑为抛砖引玉之举。    2    正如斯皮格伯格所言:“现象学不是一种静止的哲学,而是一种具有能动要素的动态哲学,它的发展取决于内部固有的原则,也取决于它所遇到的‘事物’,它所遇到的领域的结构。”[1]《导言》1因此,在胡塞尔之后的现象学不断地被复制、嫁接、繁殖着,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特质和趋向。依笔者之见,撮其枢要,这些新的特质和趋向可概括为三种具有根本性和普泛性的理论转向。    (一)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  胡塞尔曾经说过:“一切奇迹中的奇迹乃是纯粹自我与纯粹意识。”[

7、3]毫无疑问,“纯粹性”是胡塞尔现象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它是构筑其整个“先验现象学”的拱顶石。这里的“纯粹”(rein)指的是“首先意味着对经验内容的排斥和对本质要素的诉诸;其次意味着对外部世界之存在的搁置和向意识本身的回溯”。[4]因此,“现象学的悬置”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践行“面向事物本身”现象学精神的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也成为胡塞尔现象学所提出的“最终论证”之意图实现的根本保证。就在胡塞尔陶醉于将这种所谓的“现象学的悬置”的方法推向极致,将本体世界中一切“杂质”清除殆尽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置身

8、于这个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若深入追究的话,我们会发现胡塞尔现象学方法中就始终隐含着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现象学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悬置”取消掉由客观主义和超验主义所设置的传统哲学中的二元对立,坚持“显体即本体”的直观性原则,强调作为理论生命之源的人的直接的、具体的原始经验和体验,而这种原始经验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所面对世界的存在方式。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个世界“只能是一个为我所感觉、为我所判断、为我所意愿、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