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简介及其栽培习性

葡萄简介及其栽培习性

ID:2062787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4

葡萄简介及其栽培习性_第1页
葡萄简介及其栽培习性_第2页
葡萄简介及其栽培习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葡萄简介及其栽培习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葡萄葡萄(grape)葡萄科葡萄属,多年生落叶果树,藤本植物。学名Vitisspp.。种类起源与分布葡萄主要指欧亚种葡萄或称欧洲葡萄,是葡萄属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起源于里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约在5000~6000年前已在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及亚细亚等地栽培。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约在公元前1~2世纪间传入中国,《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入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汉使取其实来”《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取蒲陶实,于是离官别馆旁尽种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

2、。“圆着名龙珠,长者名马乳,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尚有无核者”。1949年以后,中国葡萄栽培有很大发展。葡萄主要产区有新疆的吐鲁番、和田,山东的烟台,河北的张家口、宣化、昌黎,辽宁的大连、熊岳、沈阳及河南的民权、仪封等地。这五省(自治区)葡萄面积占中国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世界葡萄主要分布于20。N~52。N及30。S~45。S之间,约95%的葡萄集中分布北半球。1988年世界葡萄栽培面积的835.8万公顷,总产量5977.6万吨,居各种果品之首。以欧洲的葡

3、萄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占世界的60%~70%左右。最大的生产国为西班牙,意大利,苏联和法国。特征与特性葡萄品种不同,但形态特征,结果习性等有共同特点。形态特征葡萄植株具有发达的根系。枝条柔软细长,新梢的节部着生叶,叶腋中有夏芽,当年萌发成副梢,还有一个冬芽,一般当年不萌发,在新梢基部第3~5节处开始着生卷须或花序。新梢在春、夏季为绿色,至秋季转为褐色,落叶后成为1年生枝,多为次年的结果母枝。随着年龄的增长,变为多年生蔓。冬芽为复芽,包括一个主芽和数个副芽,皆包于两片芽鳞之内。在主芽中通常可形成1~

4、3个花序原基。越冬后一般仅主芽萌发,有时副芽也能萌发。叶为互生,叶片通常呈3~5裂,有5条主脉;表面着生有不同类型的茸毛。葡萄的花序为圆锥花序或复总状花序,由花序梗、花序轴、花梗和花朵组成。花序轴一般有3~5级分枝,在末级分级的顶端着生一组花蕾。一个花序上可着生100~1200个或更多的花朵。花的特点是花萼不发达,花瓣自顶部合生在一起,形成帽状花冠,每朵花有雄蕊5~8,雌蕊1,子房上位,2心室,每室有2个倒生胚珠。花可分为完全花、雌能花和雄花3种。花序发育成果穗,果穗有圆柱形、圆锥形、圆柱圆锥形、多分

5、枝散穗形等。果实为浆果,呈扁圆形、圆形、卵形、椭圆形,鸡心形、倒卵形等。果皮颜色有黑色(深紫、蓝、暗红)、红色、粉红色、黄色、绿色等。每果实中有1~4粒种子或无籽。生长结果习性葡萄扦插后第2~3年开始结果,5~6年进入盛果期,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盛果期可达50~60年以上。新梢生长旺盛,高峰时每昼夜可达4~5厘米或更长。随着新梢的生长,在叶腋不断形成腋芽,新梢下部的冬芽大约在开花期前后开始分化花序原基,成为下一年的产量基础。1个冬芽可形成1~3个花序原基。每个花序原基在越冬前形成各级穗轴分枝;次年春季

6、继续完成花朵各部分的分化。当新梢长到16~19节时开花。为保证授粉受精良好,对雌能花品种需配置授粉品种,一些品种如玫瑰香、巨峰等因花期新梢及副梢生长过旺易引起严重落花落果。一般有两次落花落果高峰:第一次在盛花后2~3天;第二次当幼果直径约3~4毫米时。在浆果直径达5毫米后,一般不再落果。浆果生长呈双S形曲线。物候期葡萄生长包括萌芽、开花、果实开始着色、果实完全成熟和新梢开始成熟等物候期。因葡萄种类品种很多,分布范围很广,物候期到来的具体时期和持续长短,有相当大的变化。温度葡萄属暖温带植物,要求较多热量

7、,春天当气温达10℃时,欧亚种葡萄开始萌芽生长,早熟品种要求有效积温约2500℃、大于10℃以上的天数为160天以上,才能获得良好的产量。对生长和结果适宜的温度约20~25℃,开花期间温度不宜低于14~15℃,40℃以上高温对葡萄有伤害。在休眠期间,葡萄成熟的枝芽可耐-18℃左右的低温,如枝条成熟差,低温持续时间长,则在-10~-15℃时即可受冻。欧亚种葡萄根系不抗寒,在-4~-5℃时即受冻害。水分葡萄比较抗旱,但品种之间有差异。缺水时生长受抑制,果穗发育差。水分条件的剧烈变化可引起叶片干枯或裂果。光

8、照葡萄是喜光植物。欧亚种的一些品种要求有直光照射才能着色良好;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的一些品种,对果实着色的光照条件要求较低。土壤葡萄根系发达,能适应多种土壤。在深厚、疏松和肥力较好的土壤上表现产量高,品质好,在含石灰质的土壤上也能良好生长结果。土壤pH值6~7.5生长最好,但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在pH值9的土壤上尚能正常生长。地下水位宜在1.5~2米以下。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生产上多用于无性繁殖方法,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以扦插最为普遍。扦插方法是:将成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