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计划

ID:20642472

大小:56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4

多年训练计划_第1页
多年训练计划_第2页
多年训练计划_第3页
多年训练计划_第4页
多年训练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年训练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本章重点: 什么是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如何? 本章难点: 如何正确掌握多年训练计划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本章导入第一节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都己表明,不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为了保证多年的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即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合理的和整体的规划。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部分,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心

2、理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运动员机体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点,以及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心理等因素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完整过程是由若干个彼此相联的不同阶段组成的。各个阶段有着自己特有的训练任务和内容,有着不同的运动负荷要求。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由先天性遗传途径获得,一部分由后天性训练途径与生活途径获得。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

3、计划概念: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就是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运动员生理、心理机能发育的自然规律,以及在训练负荷影响下生物适应状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决定了大多数优秀运动员完整的多年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在多年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

4、运动负荷的内容,还是运动负荷的量度,都依训练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运动负荷的量度随阶段的不同也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从对周训练次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由基础训练阶段到专项提高阶段,周训练的课次明显增加;而由最佳竞技发展阶段转人竞技保持阶段,周训练的课次则逐渐减少。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都构成一个区间。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就称做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如两届奥运会之间4年的训练计划,6年中学学习期间的训练计划等等。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

5、性多年训练计划儿童开始参加基础训练的年龄依项目的特点而不同。为了使有才能的竞技选手从一开始就能得到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业余体校、运动学校的教练员,以及组织课外训练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儿童少年基础训练阶段3-5年的训练进行统一的筹划,制定出区间性的多年训练计划。1、训练的主要任务及基本内容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在这一阶段中,首要的具体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及基本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通过这些练习和参加初级的比赛,培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并相应地发展基

6、本运动素质。2、负荷特征与竞赛安排安排参加基础训练的少年儿童的训练负荷时,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负荷的逐步增加,会对运动员机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产生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但过度的负荷,却会对少年儿童的内脏器官及支撑运动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以至葬送他们的运动前途。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1、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训练任务运动员在成功地接受了3-5年的基础训练之后,“少年”项目运动员通常从10-12岁起“成人”项目运动员从14-16岁起,便进入了

7、专项提高阶段,致力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这一阶段通常延续4-6年。一般情况下,系统的4-6年的专项训练,已经可以使运动员的体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熟练地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并培养出参加艰苦的训练与激烈比赛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各方面都臻于成熟,竞技能力接近或达到高峰,进入了最佳竞技阶段。2、两个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运动员进入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通常可以比较明显地逐步承受较大的专项训练负荷。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有些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可以逐年提高,有些则应波浪式地发展。而当运动员进入最佳竞技阶

8、段之后,由于多年承受高度负荷和高水平激烈竞赛的影响,也常常由于伤病的积累致使许多运动员难以继续承受大负荷的训练3、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1)随着运动员进人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2)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