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

ID:20665783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_第1页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_第2页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_第3页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关键词】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眼底荧光造影  高度近视眼是屈光不正中对视功能影响最为严重的常见眼病之一,目前已知由于高度近视眼引起的病理改变有漆裂纹、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1],而高度近视所引起的一系列黄斑病变是导致低视力甚至法定盲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对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进行观察,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分类及其眼底特征。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8年7月—2007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96例(132只眼),其中男44例,女68例,年

2、龄15~70岁,平均42.3岁。屈光度均-6D~-24D,平均-12D。所有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排除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出血性疾病。  1.2方法  采用日本产TOPOin后观察结果。阴性患者用0.1%荧光素钠10mL缓慢从前臂静脉推注,观察5min病人如无不适反应在4-6s内快速静脉注射20%荧光素钠3mL,实时间歇快速拍片。  采用李士清[2]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分类标准:①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②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黄斑病变;③漆样裂痕性黄斑出血;④高度近视性Fuchs斑;⑤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⑥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  2结果  FFA检查结果:

3、①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本文42只眼,占31.8%,表现为黄斑区不规则条索状高荧光,无出血遮蔽及荧光渗漏(图1)。②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37只眼,占28%,早期即有荧光充盈,随时间而增强扩大,其形状呈绒球状、颗粒状、车辅状及不规则的强荧光,后期有荧光渗漏,组织被染色(图2)。③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19只眼,占14.4%;FFA提示早期到晚期黄斑区可见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遮蔽荧光,遮蔽荧光内及其周围未见渗漏染料,出血灶周围的漆样裂纹呈透见荧光(图3)。④高度近视性Fuchs斑,14只眼,占10.6%;后期可见斑状强荧光,其内或周围可见色素斑块遮蔽荧光(图4)。⑤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

4、14只眼,占10.60%;萎缩灶有进行性着染(图5)。⑥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6只眼,占4.5%;造影期间可见黄斑区类圆形区的透见颗粒荧光(图6)。  3讨论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及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推广应用,高度近视发病率呈升高趋势,高度近视引起黄斑病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高度近视由于自身屈光度较大、散光、玻璃体混浊等特点,使其眼底改变在直接检验镜下不易看清楚。FFA则能动态客观的观察和记录高度近视患眼黄斑区的微小变化,对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作用。本文结果显示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在高度近视的发病率最高,与李士清[2]等报道一致。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是高度近视眼B

5、ruch膜最典型的病变,多发生于后极部,一般认为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机械破损修复的结果[1],它的中心视力预后难测,需进一步观察。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李士清报道25.6%,有报道高达40.7%[3],本文为28%,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从FFA显影的动态观察可见新生血管的显影与脉络膜的充盈时间一致,从组织学上可证实新生血管脉络膜血管系统。由此推测可能与高度近视眼脉络膜血流迟缓,脉络膜毛细血管严重循环紊乱有关[1],因此在整个造影过程中有荧光渗漏并无明显增加,但由于它反复出血及机化形成Fuch's斑,从而引起视力不可逆下降

6、。FFA可以确定新生血管位置、范围,给予激光治疗[4,5]。漆样裂纹黄斑出血,是由于高度近视漆样裂纹形成的过程中Bruch膜破裂牵拉其下脉络膜血管破裂出血所导致,此型出血吸收后不留瘢痕,视力可好转[1]。与文峰报道一致。但Bruch膜破裂,其完整性遭到破坏,患者存在再次出血和V生成的危险[7]。高度近视性Fuchs斑,Cass[8]认为Fuchs斑的形成可能与脉络膜色素增生形成有关,反复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色素增生形成的Fuchs斑,预后视力较差难以恢复。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是RPE和脉络膜色素变薄后,脉络膜血流供应也相应减低,致使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而形成的黄斑萎缩、

7、视力差,预后病情稳定。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组织萎缩和囊样变性是裂孔形成的基础,高度近视眼玻璃体液化变性和后脱离发生,从而引起玻璃视网膜牵引形成裂孔,需要定期观察治疗[9]。  高度近视患者FFA复杂多变,双眼发病的患者两眼之间的病变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在造影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观察并与眼底常规检查时发现的病变相对比,从静态和动态上全面了解眼底视网膜及脉络膜相关情况,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以免造成治疗延误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损害。而早期对这些病变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