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

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

ID:20668769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_第1页
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_第2页
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_第3页
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_第4页
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  关键词:合作、交流、倾听、分享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可见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这些新理念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落实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加强合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等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的意识。  正文: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交流、共同分享,是当今课改所倡导的一个亮点,英国著名的戏剧作家萧伯纳曾

2、经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一新理念得到了我们新课程实践者的认同,于是乎在我们学校的每一门学科中,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花”,原本比较安静的课堂似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这种学习方式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尤为突出。  目前,究竟这种学习方式的质量如何呢?前不久,三年级科学课堂中的一幕不禁使我产生了深思:  这是三年级学生在上《溶解》一课,在做比较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的实验时,当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3、“一杯用玻璃棒搅拌,另一杯不要搅拌”,宣布小组合作来做好这个对比实验,教师话音刚落,各小组就马上忙开了。只见其中的一组立即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两个男同学同时拿起两个杯子,都说“我这杯进行搅拌”、“我这杯进行搅拌”,并各执玻璃棒的一端,谁也不让谁,两个女同学在旁袖手旁观,在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不小心烧杯掉在地上摔破了……诸如此类的不和谐的一幕时常发生在我们的科学课上,特别是刚刚上科学课的三年级孩子,更是不容易调控自己。为了了解孩子们合作、交流的现状,前不久我在我校的三年级110名学生中展开了一次无记名调查,情况如下:  倾听习惯我喜欢发表意见,也能听别人的发言46人  我喜

4、欢发表意见,但不想听别人的发言4人  我很少发表意见,但喜欢听别人的发言59人  我想听别人的发言,但会经常插嘴8人  我不喜欢发表意见,别人发言时也不听2人  合作交流我和我们小组成员大多合作地很好55人  我和我们小组成员有时合作地很好31人  我们小组经常为分工吵架15人  在讨论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言59人  在讨论时,我经常有发言24人  在讨论时,我经常没有发言18人  分析此次调查的结果,三年级的孩子合作、交流、倾听、分享的意识与习惯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交流意识,形成良好合作交流的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加强合作 

5、 在课堂中,我们教师经常创设使学生必须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完成的活动,来促进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如:上《我的大树》时,找一棵树干很粗的大树来让学生来测量它的树干;上《观察大米》时,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数出25克大米有多少粒;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激励学生比比哪一组合作的最好,并给予精神鼓励;在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举行学生喜爱的“科学答辩会”等等。学生经常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他们的合作交流的意识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当今鼓励孩子“个性张扬”的新教育理念的熏陶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孩子的个性是越来越强了,但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如一些孩子只顾自己的喜好、不顾别人的感

6、受,“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时有出现。因而教育孩子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运用一些实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如向学生讲解当代社会绝大多数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都是群体智慧的产物,如诺贝尔获奖者中有2/3科学家都是与他人合作而获奖的;只有自己首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认真倾听了别人的发言,才有资格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在讨论交流中,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评议的权利与义务等等。诸如此类的合作交流的道理、原则,教师要时时向学生阐明,才可能使学生达成共识,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保证合作交流的有序进

7、行。  三、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科学课上的许多探究活动大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的。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争取到较多的实践机会,而能力较弱的学生较少有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能力好的就会越来越强,能力差的就会越来越弱,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些滥竽充数的“小懒人”与一些盛气凌人的“小霸王”。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可能也是比较和谐的,但实质上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交流。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地进行分工合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上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