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

ID:20733413

大小:8.35 MB

页数:246页

时间:2018-10-15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_第1页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_第2页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_第3页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_第4页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透视-概述、一点透视、两点透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筑透视1第一章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与画法透视投影是用中心投影法将形体投射到投影面上,从而获得比较接近人眼观察的视觉效果,且具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等特点的一种单面投影。一般来说,形体所有表面的形状在这种投影图都发生了变形,因此作图时关键之处是要遵循透视投影作图的基本规律,解决好度量问题。本课程将介绍透视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符号,以及绘画透视图最基本的方法——视线法和度量法。2第一节透视的基本知识图1-1透视投影的形成透视图是用中心投影法作出的投影,其形成过程大致上如图所示:3从投影中心(人的眼睛)向形体引一系列投射线(视线),投射线与投影面

2、的交点所组成的图即为形体的透视投影。这种图应用于表现建筑物时,则通称为建筑透视图。4一、基本术语和符号为了便于说明和易于理解透视原理和掌握透视投影的作图方法,下面先介绍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如图2)图2基本术语和符号5(1)基面G:建筑形体所在的地平面,(H投影面)。(2)画面P:透视图所在的平面,(V投影面)。(3)基线GL:画面与基面的交线,(相当于OX投影轴)。(4)视点E:投影中心,相当于人的眼睛。(5)站点e:视点E在基面上的正投影,相当于人站的位置。6(10)视线:即投射线,过视点与形体上任何点的连线。(6)视平线HL: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

3、面的交线,即过主点Vc所作的水平线。(7)主点Vc:视点在画面的正投影,即过视点作画面所得到的垂足(在平视透视中)。(8)视距D:视点到画面的距离。(9)视高H:视点到基面的距离。7(11)点的透视:通过空间任意一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12)透视图:形体在的画面上中心投影,即无数多点的透视的集合。8(13)主灭点F(简称灭点):直线上无穷远点的透视称为灭点;同一组相互平行的直线具有同一个灭点,但主灭点F仅指形体上某些特定方向直线的灭点,其中,水平方向直线的灭点在视平线上。(14)基透视:形体的基面投影的透视,即建筑物的水平投影的透视。以上术语必

4、须弄清楚它们的含义,在绘画实践中逐步加深认识。9二、点的透视规律但是当给定点A的基透视a之后,点A的空间位置(前后)就可以惟一确定了。(1)视点E确定之后,空间一点(景物)A在画面P上有惟一确定的透视A。但反过来仅据A却不能完全确定点A在空间的位置。因为在视线EA上所有点的透视都重合于A。10点与其基透视共同反映点的准确空间位置。点的透视规律之一11(2)点的透视与该点的基透视(例如A和a)同在一条垂直于基线GL的竖线上。该竖线可由视线EA在基面(H面)上的投影ea与基线GL的交点ax求出。图1-3点的透视规律12点的透视规律之二:点的透视与该点

5、的基透视同在一条垂直于基线GL的竖线上。13(3)位于画面P上的点(例如B),它的透视B与本身重合;它的基透视b也与基面投影b重合,并且落在基线GL上。图1-3点的透视规律14点的透视规律之三在画面上的点,它的透视与本身重合;它的基透视也与基面投影重合,并且落在基线上。15三、直线的透视规律(与画面五种位置透视)(1)与画面相交的基面平行线(即水平线)的灭点必在视平线上,它与画面的交点M到基线的距离反映该水平线到基面的距离,如图。其中MF称直线AB的全透视;AB为直线AB的透视;那么mF就称直线AB基透视的全长透视。图1-4与画面相交的基面平行线

6、的透视特征16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一与画面相交的与基面平行的直线的灭点必在视平线上。灭点与迹点的连线为其全长透视。17(2)与画面垂直的基面平行线的灭点与主点Vc重合,其他性质与上述的画面相交线相同(图5)。图1-5与画面垂直的基面平行线透视特征18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二与画面垂直的基面平行线的灭点与主点Vc重合19(3)与画面相交的一般位置直线有两种情况:①前低后高直线的灭点F1在视平线上的上方,称为天际点;(a)EF1∥BAEf∥baF1为天际点20②前高后低直线的灭点Fd在视平线下方,简称地下点。但它们基透视的灭点仍在视平线上。(b)EFd∥CD

7、Ef∥cd(基透视)Fd为地下点21与画面相交的一般位置直线有两种情况: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三前高后低(上斜变线)和前低后高(下斜变线)的斜线透视,其灭点分别在视平线上方和下方。22从这两图可看出,其中F1与f或Fd与f分别在垂直于HL的一条竖直的投影连线(灭线)上。23(4)与画面平行的直线没有灭点,它的透视平行于直线本身;其基透视为平行于基线的水平直线。如图,AB∥AB,ab∥GL,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反映AB对基面的倾角α。图7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和在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特征24直线的透视规律之四与画面平行的直线没有灭点。25(5)位于画面上的竖

8、直线的透视与本身重合,即反映直线本身的实长,称为真高线。如图7中的竖直线CD.图1-7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和在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特征26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