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

ID:2073583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_第1页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_第2页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_第3页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_第4页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加之历史原因,我国物流职业教育较为落后。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达到2400亿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长。于此同时,我国物流人才却极度匮乏,人才缺口高达600多万人,但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却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造成企业用工荒与物流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处境。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结构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凸显了物流专业教育面临的遭受人才需求市场

2、冷遇的尴尬局面。  一、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凸显出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物流专业的定位应以市场为主导,服务区域经济为目的,而我国很多职业院校跟风设置物流专业,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从而与本地经济发展脱节,缺少自身特色。导致物流专业毕业生大多只是适合传统物流业,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物流人才供需错位,无法在对口的岗位就业,学校辛勤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企业认可。  2、缺乏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的合格教师。  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是一门新兴专业,大多高校是2003年开始设立的,因此,物流管理教育处于摸索阶段。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师呈现明显的

3、年轻化趋势,大多是最近来补充进来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这些大学生和研究生往往容易将本科学校的教学方法带入高职院校,从而导致在课堂上理论讲述过多,实践环节缺乏或者比重太少,与高职高校物流专业要求的本着理论够用原则,技能性知识要占到70%以上的要求差距甚远,从而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缺乏精品教材。  我国物流教材种类繁多,但高水平教材不多,大多雷同,不能反映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沿。教材大多偏重理论,案例很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目前,高职高专的教育急需一批高质量的物流专业精品教材。  4、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为了培养面向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不

4、少院校院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事实上这些实习基地或名不符实,或发挥作用非常有限。如果不彻底解决学生实践技能学习的问题,职业教育改革不可能成功。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做法,发挥政府的强制和协调作用,从法律赋予了企业义务和责任。培养高职物流学生的技能需要有物流活动环境和业务环境,这些环境各高职院校难以建设和仿真模拟,物流企业才具备这样的环境。  5、证书培训很不规范  物流培训市场的活跃,由于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到位也造成了各种培训考试机构鱼龙混杂,致使如今物流培训市场较为混乱。现阶段国内的物流培训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发证机关不统一,

5、证书的权威性很难让人把握,使高职物流专业学生难以取舍。另外,有不少培训机构采取向高校借用师资、联合办学的模式运营,教学方式也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这就很难培养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的物流人才,与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认定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对策探讨  1、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专业定位上必须要具备自身的特色  高职教育培养的物流人才与所在地区的物流企业、岗位群、技术要求等方面有着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因此专业的设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根据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市场调研来最终完成。对于

6、高职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是基层操作性人才和中层管理型人才,因此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将来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地方企业情况,为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2、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材建设  物流师资水平决定物流教学水平。要大规模开展物流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使师资队伍中既有校内专职教师,又有校外兼职教师;既有高校理论型教师,又有校外企业操作性指导专家;既有理论侧重者,又有专业实训教师。学校可每年送教师轮流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学习最新行业动态知识;也可要求物流企业员工定期进入学校,为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并加强交流合

7、作,同时解决企业中实际运作问题。配备教材方面,现在市场上缺少规范性的基础教材和真知灼见的专业教材。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我国高职物流人才需要的精品教材,同时各地区也要组织物流企业相关人员编制配套的实训教材。  3、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为完善实训基地的功能,通过校内校外实训两个平台,实施“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在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学生实训工作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初步认知阶段。大一新生对于物流专业会学到什么,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岗位,没有清晰认识。在

8、可带领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了解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公司架构,浅显的认识物流行业,岗位和工作职责,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基础实践阶段。这一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