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ID:20758475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5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_第1页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_第2页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_第3页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_第4页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图法分类号:B016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本体论。如果按照习惯把本体论问题理解为世界观问题(狭义的“世界观”,不同于哲学定义中的“世界观”。广义的“世界观”,是哲学的全体;狭义的“世界观”,属本体论),那么,由于不同哲学家视野中的“世界”不同,不同哲学的本体论也是各式各样的。例如早期希腊哲学家视野中的“世界”是自然,他们的本体论是一种“自然论”或“自然哲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世界”是现象背后的“本原”(“理式”和“实体”),他们的本体论可称之为“本原论”;中世纪经院哲学家视野中

2、的“世界”是“神”或“上帝”,他们建构的本体论当然是“神学本体论”;近代哲学家视野中的“世界”是各种不同的“实体”,因此他们的本体论是各种不同的“实体论”,如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本体论”(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唯心主义哲学的“精神本体论”,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等等;现代科学主义思潮哲学家视野中的“世界”是“科学”,他们的本体论便是“科学实在论”,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家视野中的“世界”是“人”,他们的本体论就是所谓“人学本体论”;如此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世界”,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世界”和费尔

3、巴哈哲学的“人本世界”,也不同于唯心主义哲学的“精神世界”,而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和纽带联结而成的自然、社会和人相统一的“感性世界”、“现实世界”、“现存世界”、“对象世界”。因此,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理解和表述为:以实践论为基础的自然观、历史观和人学(狭义)相统一的本体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自然界”,不是与人和人的活动彼此分离的自然界,更不是包括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尚无触及到的未知世界在内的无限的“整个世界”,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类学的自然界”。对此,马克思作出了明确的论述:“被抽象

4、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8页。)通常认为,马克思的这句话只是表示离开实践自然界就没有意义,但并不认为离开实践自然界就不存在;换句话说,这一命题只具有价值论的意义,不具有存在论(本体论)的意义。(注:参见刘福森等:《为实践唯物主义辩护》,《哲学动态》1997年第5期,第21—22页。)这是一个误解。按照这种误解去理解马克思,不可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离开实践

5、的自然界是否存在的提问方式本身就值得怀疑,这是旧的本体论哲学的提问方式。显然,在人类产生之前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人类出现以后也不可能离开实践去回答自然界是否存在的问题。追问人类产生以前的自在世界的存在和本性,严格说来只是某种宇宙起源论的科学问题和旧的本体论哲学问题,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哲学应该研究的问题。并且,即使把这类问题作为宇宙起源论的科学问题和旧的本体论哲学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时也是不能离开实践的,而往往受到当时实践状况和水平的制约。..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新哲学时肯定了费尔巴哈哲学在黑格尔哲学独

6、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恢复唯物主义哲学的权威的意义,同时又指出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通常认为,费尔巴哈哲学的不彻底性只在于他没有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而他的自然观仿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彻底的。这种理解有违马克思的原意。诚然,马克思曾经说过:“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注: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页。)这段话除了揭示费尔巴哈哲学中自然观和历史

7、观相分裂的局限性外,尚有深意。我们认为,马克思在这里实际上是批判费尔巴哈考察自然界的思维方式。费尔巴哈考察自然界的思维方式,是离开实践、离开历史,把自然界作为单纯直观的对象,而不是实践改造的对象。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而“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哪怕它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

8、己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注: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21页。)通过分析批判,马克思作出结论说:“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这是除去在澳洲新出现的一些珊瑚岛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的、因而对于费尔巴哈来说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注: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