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ID:20766148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5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山东省胶南市泊里中心中学 仲济恺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要求的新型创造性人才。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面是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几点做法:  由于初中生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本中的实验明显伴随现象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应该观察什么,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比如:在第一节课

2、上做的镁条的燃烧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化学变化的本质——生成新物质,并告诉学生在反应前、中、后要分别观察的主要现象的角度,这个实验使学生激发起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很容易就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又如磷和氧气的反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在全书中共出现了四次,从表面上看这四次的现象都是一致的,但,应该使学生明白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使学生能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目的所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和正确的观察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现象较多,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因此在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如在学生分组实

3、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前我首先在黑板上列出观察的顺序提纲:①反应的颜色、状态分别是什么?②反应的条件是什么?③反应中试管内的物质的颜色有何变化?试管口有何现象?④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是怎样?由于学生在实验前明确了观察顺序和任务,所以实验时他们能够准确、全面地观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应当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即:①反应前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②反应中的反应条件和伴随反应产生的现象;③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不仅能准确、全面地完成观察任务而且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

4、验的特点在于要求实验者从视、听、嗅、触、味等多种感官进行变化过程中的现象的观察,只有充分利用不同的感官从不同的侧面去感受事物的各种属性,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会使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勤于观察可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感性认识,而更重要的是透过观察到的现象所产生的思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如在做测定水的组成实验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电解器的两电极上都产生了气泡,且气

5、体的体积比约为2:1,但是单从这些现象是难以完整地解释这个化学反应的。做完该实验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汇集在两电极管中的气体会是什么?为什么体积约为2:1?如何验证这两种气体符合我们的推测?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对实验的现象产生了积极的讨论,并很快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也使他们的认识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许多的化学反应现象有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要求学生细心留意细微之处的区别。如在对比实验碳、氢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我要求学生注意反应中所用仪器的不同,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速度的快慢,通过学习这样一些现象相似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其细微之处的

6、差别而加以区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