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

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

ID:2086281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7

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  _第1页
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  _第2页
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  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摘要〕目的通过配戴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屈光不正患者进行矫正,通过与框架镜的矫正效果进行比较,以探讨配戴后的视力矫正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本中心进行验光配镜检查的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36例(58眼)进行系统屈光检查,包括他觉屈光检查、测量角膜曲率、测量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前节情况,检查角膜内皮情况及角膜厚度,同时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排除圆锥角膜。然后进行自觉屈光检查,并记录矫正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试戴RGPCL,待情况稳定后记录最佳矫正视力。将框架

2、镜及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后进行分析。结果36例(58眼)的近视度数-8.00~-18.00,散光度数-2.50~-5.00。框架镜最佳矫正视力,其中0.3~0.5(19眼)占32.8%,0.6~0.7(34眼)占58.6%,0.8~1.0(5眼)占8.6%。RGPCL最佳矫正视力,其中0.3~0.5(3眼)占5.2%,0.6~0.7(16眼)占27.6%,0.8~1.0(39眼)占67.2%。0.8以上的矫正视力提高了58.6%(34眼)。根据不同的矫正方法所得矫正视力分为两组,经F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高

3、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屈光不正,RGPCL的矫正效果优于框架眼镜的矫正效果,即RGPCL对于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正具有明显优势。〔关键词〕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散光;屈光不正;矫正视力眼睛是人们日常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感觉器官。人们9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因此眼睛对于人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对于屈光不正患者,因屈光系统的疾患使其生活质量直接受到影响。特别是高度屈光不正患者更为迫切地需要通过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矫正视力。通常利用镜片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有3种:框架眼镜、软性角膜接触镜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p

4、ermeablecontactlens,RGPCL)。因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能矫正高度散光,不具可比性。在此仅就框架眼镜及RGPCL对于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进行比较。找到一种最佳方法,对于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患者无疑具有深远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1年7月~2005年6月,在我中心验配检查的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36例(58眼)性别不限,其中男17例(31眼),女19例(27眼)。年龄为13~56岁。详细问诊,排除眼内疾病及全身慢性病。均已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屈光不正患者。可有不等时间的框架镜戴镜史

5、,RGPCL戴镜史不限。1.2方法对所有对象遵循系统、标准的验光程序:(1)进行配戴RGPCL前的常规检查。包括他觉验光及角膜曲率半径的测量,确定角膜散光与总散光基本相符,非接触式眼压计的测量,眼压值为10~21mmHg,裂隙灯检查眼前节,无角膜炎、结膜炎等角膜接触镜禁忌证,测定角膜内皮和角膜厚度,另外必须根据角膜地形图排除圆锥角膜的可能。(2)进行自觉验光,并详细记录框架镜矫正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以待进行比较。(3)根据前期测量数值选择适当的RGPCL进行试戴,患者完全适应后进行屈光矫正达到最佳的矫正视力。1.3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

6、。2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近视屈光度平均值为(-13.0±5.0)SD(最大值为-18.00SD),散光度平均值为(-3.75±1.25)CD(最大值为-5.00CD)。分别用框架镜和RGPCL进行矫正至最佳视力。将34例(58眼)的框架镜矫正最佳视力与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经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4.0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即RGPCL镜片在矫正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屈光不正时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3讨论3.1框架眼镜的像差严格来讲,眼球的屈光度是以眼的第一主点到远点的距离来计算的。一般情况下,眼的屈光度是用镜

7、片的度数来表示的。当眼的屈光不正被矫正后,镜片的后焦点与眼睛的远点是重合的,但这时表示镜片屈光力的度数,并不一定是眼睛真实的屈光度,因为镜片的有效屈光度是与镜片在眼前的位置有关的〔1〕。当屈光不正的近视患者在戴用框架镜进行矫正时,镜片与眼睛组成一个光学系统。由于镜眼距(亚洲人平均12mm)的存在,使物体在眼底成一缩小的像(较正视眼眼底像而言)。而其缩小的程度与近视的程度相关,近视度越高,像缩小的程度越大。即患者看到的像与真实物体相差越多。高度角膜性散光可引起两条子午线上视网膜成像不等;由于球面像差的存在,凹透镜越远离光轴的像点越向中央移位

8、,因此视物出现变形现象〔2〕。高度近视患者视物变形的情况要相对严重,眼底成像的质量不高,视网膜长期不能接收到清晰物象,严重影响其矫正视力。因此框架眼镜在矫正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是具有一定的局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