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

中医辨证施护

ID:20943707

大小:305.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7

中医辨证施护_第1页
中医辨证施护_第2页
中医辨证施护_第3页
中医辨证施护_第4页
中医辨证施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施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施护中医科李凤2015.03.中医护理简介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辩证施护简介1、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

2、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2、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

3、施护。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3.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4.中医护理不着

4、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5.正护与反护5.1正护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临床此为多用。5.2反护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分别采用“热因热用

5、、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这就是以寒护寒,以热护热的反护原则。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1.观察的基本内容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2.舌象与脉象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2.1舌象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

6、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来。近年来研究舌象的资料日益增多,重视舌象观察也是中医护理观察的又一特殊手段。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质,亦称“淡红舌、薄白苔”。舌象与脏腑关系一般以: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尖属心、肺;舌旁属肝、胆。由此可观察和推断病证的进展。如肝硬变患者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鲜红光剥,常为肝功能变坏之兆。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2脉象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所组成,与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

7、正常脉象称“常脉”,或“早脉”,常脉一息四至(约68~80次/min),不浮不沉,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但也常因年龄、性别、体质、气候差异而不同。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沉脉主病里证。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1、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运用问诊辨别疾病的虚实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如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目光神态以判断病

8、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两个方面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深浅。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