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的沿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民歌的沿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ID:2095076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民歌的沿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_第1页
民歌的沿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_第2页
民歌的沿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_第3页
民歌的沿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_第4页
民歌的沿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歌的沿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歌的沿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始终发挥着传授知识、表情达意、娱乐身心、宣传教育等重要的社会功能,极大地影响着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她是反映各族人民喜怒哀乐、思想情感的文化载体,是展示各族人民物质创造、精神生产的双重历史,更是现代人认知和续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命脉。  关键词:民歌历史回溯社会功能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她始终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人民群众的口传心授、加工改造、提炼升华、代代承续,成为反映各族人民喜怒哀乐、思想

2、情感的文化载体;成为体现各族人民勤劳智慧、企望幸福的审美诉求;成为展示各族人民物质创造、精神生产的双重历史;成为当下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拥有了她,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就会源远流长、永不停息;拥有了她,我们代代相传的音乐神脉就不会断裂、永不残缺;拥有了她,祖祖辈辈唱的歌曲就会在今天重现、永不消失。  一、民歌的历史回溯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所编的《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160篇民歌,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虽仅为文字记载,却足以表明远在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

3、我国民歌就已是相当成熟和完整的艺术形式。而屈原在《楚辞》中加工整理的《九歌》则使南方楚国地域的民歌得到了系统集中的记载,其中不少民歌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西汉时期,有了专门从事民歌的搜集和整理的音乐管理机构乐府。据《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1],所谓采诗就是采集民歌,他们通过采诗来观风俗、知得失,使那些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地方民歌有了记录、集中和提高的机会。汉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憎,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其中的相和歌在形式上突破了原有的四言诗体,发展成长短不同的句式或五言体、

4、七言体,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北的西曲和江浙的吴歌成了当时南方民歌的重要代表。其内容多为表现生活意趣、家长里短、儿女离情等,音乐颇为细腻温婉。在这一时期,民间还出现了《子夜四时歌》、《从军五更转》、《月节折杨柳歌》等时序体的乐府民歌,与后来广为传播的四季﹑五更﹑十二月等传统民歌小调的体式结构是一脉相承的。  到了唐、宋、元三代,民歌在曲词风格、演唱形式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有更多的民歌得到选择﹑提炼,而成为说唱﹑歌舞演出的一部分。民歌的创作和加工改编盛行一时,其中不乏为优秀民歌填入更多歌词的做法。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

5、令成了当时各种民间音乐形式的重要构成因素,就算到了今天,唐诗、宋词、元曲依然是各社会学家、音乐学家者研究民歌的重要依据和艺术宝库。  明清时期,随着鸦片战争以来,农村经济的不断衰落和城市经济的逐步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注入城市,促进了民歌的城乡交流,经城市艺人加工提炼的农村新民歌大量涌现,使民歌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始终贯穿着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斗争,大多数民歌都是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表达人民的民主意识和进步思想。其曲调大都是根据各地群众熟悉的曲调加以改编的。它们直接产生于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长期流传于民间,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程

6、度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出广大群众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愿望[2]。  近代民歌是我国人民在同国内外敌人斗争中产生的,突出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主题思想,往往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反映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作品最值得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民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的民歌在继承发展中迅速成长,民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民歌在体裁形式、风格特色、内容情感、旋律音调、演唱形式等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呈现着丰富多彩的精神风貌。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民歌曾一度显现出衰微之势,但随着

7、各地抢救、保护民歌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歌的创作却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特别是人民乐观向上、艰苦创业、英勇豪迈的特点在新民歌中都有了生动的体现。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呈现了新的景象。  从民歌发展的历史回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一部民歌的发展史,就是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战斗史和生活史。在原始社会,民歌主要用于统一劳动者的意志,激发劳动者的干劲,表达人民对减轻劳动的要求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在剥削社会,民歌更多的是表达劳动人民对剥削者、压迫者的反抗和仇恨。由于剥削阶级的影响,不少民歌往往带有明显的剥削阶级思想烙印;而社会主义时期,民歌则以歌颂党、歌颂社

8、会主义,歌唱新生活,抒发远大革命理想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