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异同

浅谈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异同

ID:20965442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8

浅谈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异同_第1页
浅谈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异同_第2页
浅谈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异同_第3页
浅谈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异同_第4页
浅谈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异同:J05:A:1672-1578(2010)07-0059-02    :本文从分析贝多芬与德彪西同名作品《月光》的异同中,结合个人理解,主要对于两种时期两种乐派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的作品进行阐述。  关键词:贝多芬德彪西月光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人物——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的巨匠。其音乐表现手段无论从音响上、演奏技术上、曲式规模上、还是从主题的展开、和声的功能、织体的复杂以及节奏的动力上也都大大超越了前人的传统用法,成为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人物。  而作为印象主义

2、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则喜欢在创作中寄托于梦幻世界,他热爱甚至崇尚大自然,钢琴音乐中描绘大自然的题材比比皆是,其精神遨游在水光山色之中,追求怡静的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音乐艺术里,讲究的是情感和秩序的平衡,因此,格律成为统一着两者的天平,成为安排各种表示不同情绪的音响符号的思维依据,从而形成音乐风格。  在音乐界中,存在不同的乐派,及不同乐派之间的风格差异、矛盾。本文是从古典主义时期与印象主义时期的学习比较中,结合个人理解,主要对于两种时期的贝多芬与德彪西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的《月光》进行

3、阐述。  一、贝多芬《月光》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贝多芬在1801年(31岁)时写下了《月光》钢琴奏鸣曲。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惧。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现在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信中所说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就是17岁的朱丽叶坦.桂察蒂,这位朱丽叶坦比贝多芬小14岁,是一位伯爵的女儿,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

4、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  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说贝多芬有一晚在郊外散步,忽闻一座简陋的木屋里传来钢琴的声音。驻足倾听,那曲调正是他所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在这样贫苦的乡下人家,竟有人弹奏如此艰深的乐曲,使他十分好奇,就走到窗外聆听。忽然琴声止住,有少女的声音叹息道:“哎呀不行,这段太难了,我弹不好。要是能听听贝多芬弹奏,那可多么好。”又有男人说:“唉,要不是这么穷,我一定会设法买张票,让你听到他的演奏。”贝多芬大为感动,就敲门进去,眼前是一个还在劳作的鞋匠,在

5、破旧的钢琴边,坐着一位盲眼的少女。方知鞋匠是少女的哥哥,二人相依为命,少女听邻近的贵族家弹琴,记住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的这首乐曲。贝多芬说:“我也是一个音乐家,想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他就在这架旧琴上弹起少女刚才所弹的乐曲。乐音无比美妙,一曲奏毕,使这位盲眼的少女感动得热泪满颊。忽然夜风吹灭了烛火,皎洁的月光从窗口侵入,恰恰罩住了盲眼的少女和钢琴的键盘。贝多芬为如此清幽的景况所感,乐思泉涌,当即在钢琴上即兴作出《月光奏鸣曲》。开始时,琴音恬美幽静,如明月冉冉升上天幕,将银光洒向林野山川。第二段里,曲调变得轻快活泼,好像淘气的精灵在月光里

6、嬉戏。最后,乐曲向着辽阔激荡的海洋奔涌呼啸而去。即兴演奏一结束,贝多芬起身就冲出门外,跑回家里,连夜把刚才弹奏的乐曲记在五线谱上——不朽的《月光奏鸣曲》诞生了!而那一对贫苦的兄妹,还沉浸在这从天而降的喜悦里[2]。  传说终究归为传说,但无论如何,有很多人因这一美丽的传说而爱上了音乐,“月光”这个名称也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二、德彪西《月光》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这首小曲是德彪西从1890年开始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的一首,著名的印象派夜景《月光》是《贝加摩组曲》倒数第二乐章的第三曲,这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

7、一首,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巴斯比舞曲》等四首小曲组成,取材于魏伦的一首同名诗,将原诗中几位舞蹈者的形象在音乐里复活,在月光下尽情的唱歌跳舞,这一组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运用了色彩极其丰富的和声。组曲的曲名于德彪西留学意大利时,对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的深刻印象,是德彪西独特的个性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性作品。乐曲以柔和的笔触、清淡的色彩和诗意的情感,寻求从大自然的瞬间印象中所感受到的听觉刺激,达到听觉上的满足与陶醉,绘出明月普照大地的景色[4]。  在德彪西早期作品中,由于其受肖邦、格里格的影响,其作品较偏重旋律表现,尽管还带

8、有较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已经显露出较强的印象主义特点。这首乐曲对技术上的要求不太高,但飘逸、朦胧、富有变幻的音色和丰富音乐表现力不是仅靠灵巧手指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