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源诗歌风格

杨巨源诗歌风格

ID:21010240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杨巨源诗歌风格_第1页
杨巨源诗歌风格_第2页
杨巨源诗歌风格_第3页
资源描述:

《杨巨源诗歌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杨巨源诗歌风格  论文关键词:杨巨源 诗歌风格 苍浑劲健  清婉柔美  论文摘要:中唐诗人杨巨源,他的一百五十余首诗既有意境开朗阔大之作,也有婉曲微妙的佳篇,呈现出中唐少有的健朗、豪迈的精神风貌。其苍浑劲健、清婉柔美的诗风,也代表了他全部诗作的审美特征。  中唐诗人杨巨源,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九朝。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风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

2、源生年,据方崧艰9《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杨巨源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唐诗纪事》说:杨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得名,故乐天诗云: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赵磷《因话录》说他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胡应麟《诗薮》也说:杨巨源炉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语极精工,而气复浓厚,置初、盛间,当无可辨。又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奇丽

3、不减六朝。此君中唐格调最高,神情少减耳。《全唐诗》辑录其诗1卷,计一百五十余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杨巨源作为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中唐诗人,前人可谓赞赏备至,但当代学术界对这位中唐诗坛名家创作的研究成果很少,特别是研究他的诗歌风格很少有人撰文,有感于此,笔者撰写此文,拟对杨巨源诗歌的艺术风格作一些探讨,以求方家指正。职称论文  边塞军旅诗是唐诗的重要品种,也是中国古代诗史上的奇葩。盛唐诗坛涌现出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杰出边塞诗人。到了大历时期,还有擅长写边塞七绝诗的李益和写了一组军旅五绝诗的卢纶。大历以后,边塞军旅诗逐渐稀少,而

4、杨巨源在元和、长庆年间创作了大量边塞军旅诗作,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卫国豪情,诗风呈现出一种健朗、豪迈之情。他的诗多写边塞军营生活,描绘塞外寥廓荒寒的景色环境,表现戍边将士行军、征战、出猎等生活场景,抒发他们为国杀敌建功的豪情胜概。例如《赠史开封》: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鼓角回临霜野曙,旌旗高对雪峰寒。五营向水红尘起,一剑当风白目看。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诗人在赞述史开封誓师杀敌、行军征战的经历中,显示了唐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气势。又如《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写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飞鞋拥尘、弯弓开月的出猎雄姿,读来似觉朔风扑面。又如《圣恩洗

5、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诗云:天借春光洗绿林,战尘收尽见花阴。好生本是君王德,忍死何妨壮士心。曾贺截云翻栅远,仍闻冻下营深。井陉昨日双旗入,萧相无言泪湿襟。诗人满腔热情赞扬裴度统率大军平叛并对贼酋责以大义的赫赫功勋。通首豪气磅礴,结句萧相无言泪湿襟表现裴度的激动神态与复杂心情,慷慨壮烈,震撼人心。  在战事频繁的中唐,诗人有对战争的理智和冷静的思考,更有对战争给征人带来痛苦的深深同情,诗风沉浑。例如《长城闻笛》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借孤城笛声,写戍边将士凄凉苦涩心境,秋风老将心一句为

6、全诗主旨。写来饶有情致,气韵沉雄。纪昀谓:唯起调林字趁韵。且长城不应有砧声,砧字亦不免趁韵。(《瀛奎律髓刊误》)似求之过实,盖文思之始,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不一定要全部见于眉睫之前。况近观孤城,未必无林,而笛声则可假想象以接思妇之砧声,意为笛声断续随风,又断续风随断续砧,其情致如此,不可谓之趁韵。再如五言排律《赠邻家老将》描写一位老将,在大漠寒山孤城夜月的艰苦环境中征战十年,万里带金疮,屡立战功,却得不到封赏,最后力尽到贫乡。诗的结尾咏叹道:雀老方悲海,鹰衰却念霜。空余孤剑在,开匣一沾裳。这首诗揭露统治者的赏罚蒙昧与冷酷无情,歌颂老将

7、为国献身的赤忱,人物形象生动,诗的情调悲壮,可与王维的七言歌行名篇《老将行》并读。  杨巨源是一个忧国忧民、有正义感、爱憎分明的诗人,他的很多诗作亦凸显出一种深婉之风。如《寄江州白司马》江卅l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题寄白居易,故仿白体。此诗破题如道家常,询其近况。后三联尽是劝慰语,江州山水可赏,而东林空门则莫拘牵,须知犹可自致于青云之上。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谓一气转折中自见风骨,故尔可喜,颇为贴切。  杨巨源的写景抒情诗为人所称道。诗风清婉,造意奇特

8、,词彩瑰丽。如《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